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良种牛繁育的产业化技术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在产生后代E的过程中...

良种牛繁育的产业化技术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在产生后代E的过程中,图中A、B、C、D牛中,_________牛可以是非良种个体。

(2)若①是体外受精,需要提供_______的卵子和________的精子。②过程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受体卵细胞核的目的是使重组细胞的核遗传物质____________;③过程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的目的是_____,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3)用于移植的胚胎需要用发育培养液培养至适宜的阶段。在使用按一定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____________(填“合成”或“天然”)培养基培养时,通常还需加入血清等天然物质,以补充其中缺乏的物质。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适时_________,以清除代谢产物,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早期胚胎造成危害。

(4)与F相比,E更具有多样性。从细胞分裂和生物变异的角度分析,E更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

 

D 培养成熟(减Ⅱ中期) 经培养已获能的 完全来自B(供体)牛(体细胞) 激活受体细胞 合成 更换培养液(基) E是有性生殖后代,其亲代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核移植技术、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作答。 (1) 在产生后代E的过程中,受体母牛即图中的 D牛可以是非良种个体。 (2) 体外受精的过程中,只有培养成熟(减Ⅱ中期)的卵子和经培养已获能的精子才具备受精能力。②过程为核移植,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受体卵细胞核的目的是:使重组细胞的核遗传物质完全来自供体母牛B的体细胞。③过程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重构卵的目的是: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3)培育早期胚胎时,需使用按一定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合成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为了及时清除代谢产物,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早期胚胎造成危害,需要适时更换培养液(基。 (4) F是采用核移植技术培育而成的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生殖,E是有性生殖的后代,因其亲代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所以与F相比,E更具有多样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研究人员为获得用于烟气脱硫的脱硫细菌,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回答:

(1)取样与筛选:在某热电厂烟囱周围区域采集土样,取样用的小铁铲和盛装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需要________。为确保能够从土样中分离到目的菌,可以进行选择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驯化:将目的菌转移到含少量无菌水的锥形瓶中,边搅拌边持续通入SO2气体,驯化几分钟后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落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并逐步延长通SO2的时间,与此同时逐步降低培养基的pH。由此分化获得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的烟气脱硫细菌。

(3)培养与观察:培养一段时间后,当脱硫细菌____________稳定时,即可作为菌种用于继续研究与生产。 

(4)培养大量的目的菌用于生产,研究人员需连续取样进行计数,计数方法一般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_______________法。当用前者进行计数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____________。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即可推测出样品中含有的活菌数目。通常情况下,用此计数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慢性进行性舞蹈病的家系图。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但并非出生后即表现患者症状,致病基因携带者在20岁时只有1%发病,40岁有38%发病,60岁有94%发病。(已知Ⅰ-2、Ⅱ-2不携带致病基因)

(1)该病致病基因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Ⅱ-1患病的最可能原因是亲本__________

(2)Ⅲ-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若Ⅲ-1和不携带致病基因的男性婚配,生育了一个孩子,该孩子20岁时发病的概率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1/200。

(3)请写出判断Ⅲ-2基因型的推理过程: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问题:

(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____________模型。用该模型来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

(2)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3)自然界的生物种群大多已达到平衡的稳定期。一方面许多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种群的_____率和_______率。另一方面种群有_________能力,能使种群数量保持动态平衡。

 

查看答案

某人研究了甲、乙两个品种婉豆,甲品种豌豆成熟植株株高1cm左右,乙品种豌豆成熟植株株高15cm左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与乙品种比较,甲品种几乎不含赤霉素,可推测赤霉素具有______的作用。为了验证赤霉素的这一作用,研究人员的实验设计思路是:用外源赤霉素处理甲品种豌豆幼苗,与___________相比较,观测___________

(2)若去除乙豌豆幼嫩荚果中的种子,荚果生长发育将会停止,原因是促进荚果生长发育的______来源于发育的种子。

(3)若用某浓度的IAA溶液处理乙品种豌豆幼苗,与对照组相比,被处理幼苗可能出现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实验处理

结果

项目

正常通气(溶解氧浓度8.0umol·L-1

A品种

正常通气(溶解氧浓度8.0umol·L-1

B品种

低氧(溶解氧浓度1.0umol·L-1

A品种

低氧(溶解氧浓度1.0umol·L-1

B品种

丙酮酸(umol·g-1

0.18

0.19

0.21

0.34

乙醇(umol·g-1

2.45

2.49

6.00

4.00

 

 

(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丙酮酸分解产生乙醇的过程__________(能/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_________受阻。

(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B强,其原因可基于下图(图为对上表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做进一步解释。请在下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