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具有抗癌的作用。绿茶中的多酚酶...

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具有抗癌的作用。绿茶中的多酚酶能促进多酚的合成,多酚可促进某种蛋白质的合成,而这种蛋白质有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绿茶细胞中有多酚酶基因

B. 与正常细胞相比,前列腺癌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但膜的成分未改变

C. 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是多酚引起的,不受人体基因的调控

D. 前列腺癌细胞能侵润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

 

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绿茶中的多酚具有抗癌的作用,但多酚不是蛋白质,因而不是由基因直接控制的,然而多酚的合成需要多酚酶的催化,这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因此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绿茶细胞中具有多酚酶基因,A项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的表面和形态结构都会变化,B项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项错误;前列腺癌细胞能侵润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扩散和转移的特性,D项错误。 【点睛】 本题以疾病与健康为依托,考查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材料指出多酚能抗癌,但多酚不是蛋白质,因而不是由基因直接控制的,然而多酚的合成需要相应酶的催化,这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因此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绿茶细胞中具有多酚酶基因。据此答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表示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的某些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是核糖体,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

B. r-蛋白含量过多时,过程②可阻滞过程①

C. 过程③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D. 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不同肽链的合成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中,有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界定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B.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 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和消耗水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基质

D. 胰岛B细胞的核仁被破坏,不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

 

查看答案

为探讨薄荷挥发油(简称薄荷油)作为天然的皮肤促透剂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以人永生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

(1)研究人员将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了24h的H细胞等量分组,设置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加入用DMSO溶解的一定浓度薄荷油的处理组,其中对照组的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将各组置于不同条件下进行孵育后,采用一定的技术测定了相关数据,结果如下表。

①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H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待荧光分布较为均匀后,在细胞膜上选定需进行漂白的部位,用激光照射使荧光分子内部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从而使此部位的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漂白部位荧光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此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根据漂白区域内荧光漂白前后的荧光强度值计算细胞膜荧光恢复率,还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_____。由表中结果可知,薄荷油能显著提高H细胞膜的荧光恢复率。

②H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电位呈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电位差(即膜电位)。本实验使用阴离子荧光染料D作为探针检测膜电位。当细胞内负电荷减少时,荧光染料D就会进入细胞内,由此可知,细胞内的荧光强度值_____________,表明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越小。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空白组的荧光强度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薄荷油可_____________H细胞的膜电位。

(2)由上述实验结果推知,薄荷油可__________Ca2+-ATP酶活性、__________H细胞内Ca2+浓度,从而通过改变细胞内外Ca2+平衡而影响细胞膜流动性及膜电位的改变,因此降低了皮肤屏障作用,促进药物经由皮肤吸收进入机体。

 

查看答案

基因座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家兔毛色的遗传受10个基因座控制(A、E、F等字母表示不同的基因座)。某研究小组在进行白毛红眼兔与青紫蓝毛蓝眼兔(被毛杂色)杂交育种时,子一代中出现了少量白毛蓝眼突变体。为确定白毛蓝眼突变体的遗传机制,研究人员将其中一只白毛蓝眼公兔(标记为I号)与四只白毛红眼母兔(分别标记为1、2、3、4)杂交,杂交结果见下表。

(1)A基因座中的A基因决定单根兔毛有多种颜色。有A基因的家兔被毛即为杂色。a基因决定单根兔毛为单一颜色,基因型为aa的家兔被毛为单一颜色(即全色),如蓝色或黑色。由于表中杂交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所以推知I号至少还有1个a基因。

(2)在E基因座有多个等位基因。其中,E基因使毛色成为全色;Eh基因决定青紫蓝毛色,并且使家兔产生蓝眼;e是白化基因,该基因纯合时导致家兔被毛和眼睛的虹膜均不产生色素,眼球虹膜因缺少色素而反射出血管的颜色。从而使家兔表现为白毛红眼。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E>Eh>e。

①假设I号的白毛蓝眼性状是由于E基因座发生新的突变造成。若该突变基因对白化基因e为显性,则表中杂交组合的后代中白毛蓝眼个体比例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突变基因对白化基因e为隐性,则表中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应是_____________。根据表中结果可以排除I号是由E座位基因发生新的突变所致。

②根据杂交后代出现白毛红眼兔和青紫蓝毛蓝眼兔,可推知I号在E座位的基因型为_______

(3)在F基因座有一对等位基因。F基因决定色素正常显现,f基因纯合时,能阻止被毛出现任何颜色并使眼球虹膜只在很小的区域产生少量黑色素,在一定光线下反射出蓝色光,从而使家兔表现出白毛蓝眼性状。

①假设I号公兔的白毛蓝眼性状是由于F基因座位上的f基因纯合所致,则与它杂交的四只母兔中,基因型为FF的是_______________,Ff的是_______________。表中I号公兔与1号母兔的杂交后代中白毛蓝眼兔:非白毛兔:白毛红眼兔的比例约为2:1:1(只考虑E和F基因座,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证明上述假设成立。

②结合表中I号公兔与1号母兔的杂交结果,从E座位基因和F座位基因的关系判断,白毛红眼和白毛蓝眼的毛色形成的遗传机制是否相同,并陈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基因的效应来看,f基因既能控制毛色也能控制眼色,体现了f基因具有________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