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如图为HBV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肝病毒进入肝细胞造成肝损伤,主要诱发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B. 细胞可使被HBV入侵的肝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C. HBV再次侵入人体时,主要是浆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D. HBV的增殖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氨基酸和核苷酸

 

D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为吞噬细胞、②为T细胞、③为B细胞、④为记忆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B是抗体。乙肝病毒进入肝细胞造成肝损伤,主要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A项错误;细胞⑤为浆细胞,效应T细胞可使被HBV入侵的肝细胞发生细胞凋亡,B项错误;HBV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为和记忆细胞,进而由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引起更强的免疫反应,因此HBV再次侵入人体时,主要是记忆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项错误;HBV的增殖是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宿主细胞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等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D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HBV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并与病毒的增殖建立联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的分泌伴随着ADP的减少

B. 低温影响细胞吸收小分子或离子的过程

C.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主动运输

D. Na+进出突触后膜的跨膜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双缩脲试剂与稀蛋清溶液作用呈紫色的过程需要水浴加热

B. 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是自变量

C. 为了更好地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分别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

D.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需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将显微镜视野调暗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生物体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控制不同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各种碱基的含量可能相同

B. 正常人体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也可能是RNA片段

C. 肝脏细胞与神经细胞中的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D. 某些物质出入细胞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查看答案

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富集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为_______________,碳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⑤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_________的微生物。

(5)⑥为__________组,⑦为_______组,设置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⑤→⑥采用___________法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

 

查看答案

牛奶是微生物培养的良好培养基,牛奶在饮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做如图所示操作。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 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再重复2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 mL滴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的涂布工具是图中的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方法为稀释培养法,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若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______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做什么改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