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迄今已经发现的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

迄今已经发现的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强,最容易感染人并引发严重症状,H7N9正属于此类。H与N主要描绘的是病毒表面一些特性的突起。其中“H”是血凝素的英文首字母,“N”是神经氨酸酶的英文首字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变异性,这与它的遗传物质有关

B. 侵染到人体内的H7N9,能利用人体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合成“H”和“N”

C. H7N9侵入人体后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D. 用H7N9治愈者的血清治疗H7N9患者,在患者体内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C 【解析】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由基因突变引起,与遗传物质有关,A正确;H7N9生活在细胞内,利用人体细胞内的原料来合成自身的物质,B正确;H7N9侵入人体后,会引起特异性免疫,C错误;H7N9治愈者的血清中存在抗体,故用该人的血清治疗H7N9患者,会在患者体内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可以判断

A.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Ⅰ-1的基因型为XAXa,Ⅰ-2的基因型为XaY

C. 如该病为隐性遗传病,Ⅰ-1为杂合子

D. 如该病为显性遗传病,Ⅰ-2为杂合子

 

查看答案

将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图I、Ⅱ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果预测与分析,正确的是

A. 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有I、Ⅱ两种类型,比例为1:3

B. 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 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

D. 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1-2

 

查看答案

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A. 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 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 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 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B组细胞中不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相关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

B. 无水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精会变成灰绿色

D. 在观察DNA和RNA分布实验中,可用酒精类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查看答案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_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的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