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便,翻...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便,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1)若调查该稻田生态系统鲫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调查时,若重捕计数后操作不当使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造成调查结果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偏高/偏低/基本无差别)。若调查群落的丰富度,需要统计各样方中__________的数值。

(2)有人尝试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来防治害虫。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希望能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以改变害虫的________________,来降低种群密度。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下图中曲线___________(填“I”或“II”)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作物价值。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___点是收益最小。

 

标志(记)重捕法 基本无差别 物种的种类 出生率 II 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分析,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属于捕食关系;而水稻和杂草争夺资源和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水稻和杂草属于自养型的生物,属于生产者;害虫和鱼属于异养型生物,属于消费者。 (1)对于鱼等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则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减少,导致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物种丰富度指的是样方中生物的种类,所以要统计所有物种的种类的数量。 (2)种群的性别比例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分析题图曲线可知,Ⅰ曲线随害虫密度升高成本价值降低,因此Ⅰ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Ⅱ是不同害虫密度下农作物的价值;分析题图可知,B点农作物的价值和成本价值之差最大,该点的效益最大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了解种间关系,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2)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1为某神经—骨骼肌接头(类似突触)结构示意图。研究发现,当兴奋传导到达神经末梢时,Ca2+通道打开,Ca2+内流,使囊泡中的乙酰胆碱(ACh)被释放到接头间隙中,进而引起骨骼肌细胞膜电位变化,使肌细胞兴奋而诱发一次收缩。

(1)在突触前神经元上给予一个电刺激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候,局部电流的作用是刺激___________。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___(结构)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内发生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科研人员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一个电刺激时,结合图2所示实验结果分析,ATP对Ca2+内流起___________作用。

(3)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若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细胞外钙离子浓度过高,则会对骨骼肌收缩起_________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

某种野生型油菜存在一种突变体,叶绿素、胡萝卜素含量均低,其叶片呈现黄化色泽。一定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请分析并回答:

 

类型

指标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胞间CO2浓度

(μmolCO2•m-2•s-1

呼吸速率

(μmolCO2•m-2•s-1

野生型

0.28

6.94

8.13

210.86

4.07

突变体

0.32

9.30

5.66

239.07

3.60

 

(1)提取该植物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应在研磨叶片时向研钵中加入______________,使研磨充分。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发生的改变可能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

(2)在上表测定的条件下,突变体成熟叶片中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比野生型低___________μmolCO2•m-2•s-1。在上表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突变体油菜CO2饱和点_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野生型油菜。(注:CO2饱和点是指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植物的光合速率不会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时的二氧化碳浓度。)

(3)突变体油菜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突变体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下图所示。

实验第7d前,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填“C”、“N”或“O”)如果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答两项)。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生长素在背光处的分布比向光侧多

B. 脱落酸不能为植物提供营养,但可以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C. 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促进效果可能相同

D.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幼嫩的部位,且极性运输方向与光照无关

 

查看答案

在生物学实验中,材料的选择及临时装片制作对于实验能否成功都是非常关键的,下列有关说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序号

实验课题

生物材料

装片制作过程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口腔上皮细胞

制片→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染色

B

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蔬菜叶上表皮细胞

滴清水→加标本→盖盖玻片

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2—3cm

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酵母菌

滴稀释后的培养液于计数室→盖盖玻片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的形成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碳的不良排放有关。下图为生态系统“碳”的循环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中A、B1、B2、B3、C分别为一个种群,如果某种生物被过度捕杀,的数量就可以维持相对稳定

B. 为了提高B3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量不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

C. ②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减少雾霾天气,应该提倡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

D. 若B3中某生物能依据B2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