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是某一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和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关系图。请回...

如图是某一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和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关系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_______条。假设该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2)图Ⅱ中有_______个染色单体,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关系可用图Ⅲ中的________表示。

 

8 50% 4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乙 【解析】分析Ⅰ图: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1和4、2和3、5和8、6和7),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Ⅱ图: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Ⅲ图:甲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乙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丙组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组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代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 (1)图Ⅰ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由此可知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即8条;假设该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该染色体进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且平均分配给2个精细胞,因此该细胞分裂形成的4精细胞中,有2个精细胞含15N,因此含15N得精子所占比例为50%; (2)图Ⅱ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3)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用图Ⅲ中的乙表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弱

B. 湖泊的水体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 草原上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强抵抗力稳定性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

现有甲、乙、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它们对某种植物根的生理作用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都是由植物体产生的激素

B. 甲、乙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

C. 甲、乙、丙都表现出低浓度时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D. 当浓度大于50mol/L时,甲、乙、丙都会抑制茎的生长

 

查看答案

用若干基因型为Aa的棉铃虫进行自由交配,获得大量子代。用某种杀虫剂处理该棉铃虫的子代种群,发现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被淘汰掉80%、40%、2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杀虫剂对棉铃虫发挥选择作用,并会诱发棉铃虫的突变

B. 杀虫剂的使用使棉铃虫Aa的基因型频率降低

C. 淘汰后棉铃虫A的基因频率为36.4%

D. 继续使用该杀虫剂,棉铃虫的死亡率会逐代增加

 

查看答案

下图是孟德尔杂交试验中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的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淀粉分支酶基因只需经过翻译过程即可形成酶

B. 插入了外来DNA序列后的基因必然不能表达

C. 外来DNA序列的插入改变了细胞中基因的数目

D. 淀粉分支酶基因控制圆粒的过程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A中发生能量转化的场所是类囊体基质

B. 供给14CO2,放射性化合物的出现顺序为CO2→ C3 →甲

C. 结构B中C5转化成C3过程中消耗ATP中的化学能

D. 如果突然增加CO2供应,短时间内C5的含量将会增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