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pBV220质粒是被广泛应用的大肠杆菌载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PRPL是启动子...

pBV220质粒是被广泛应用的大肠杆菌载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PRPL是启动子,rrB是基因转录终止信号,Ampr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ori是质粒复制起点,EcoRⅠ、Hind Ⅲ、BamH Ⅰ、Pst Ⅰ均为限制性内切酶。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看出,pBV220作为运载体具备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

(2)将目的基因与此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通常用图中________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此质粒,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这两种酶可以切开此质粒的_____个磷酸二酯键,并且会____(填“消耗”或“产生”)同样数量的水分子。

(3)将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前,需用__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________细胞,以提高转化效率。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大肠杆菌,可采用___________进行检测。

 

具有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具有标记基因 EcoRⅠ、Hind Ⅲ 防止质粒切割后自身环化 4 消耗 Ca2+ 感受态 DNA分子杂交技术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1)从图中可看出,pBV220作为运载体具备的条件有具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标记基因(便于鉴定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2)将目的基因与此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通常用图中EcoRⅠ、HindⅢ两种限制酶切割此质粒,这两种酶切割产生的末端不同,可以防止质粒切割后自身环化。用这两种酶可以切开此质粒的4个磷酸二酯键,同时且消耗4个水分子。 (3)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前,需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以提高转化效率。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大肠杆菌,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过程和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生胡萝卜素的微生物体中提取获得。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胡萝卜素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选用___________填“乙醇”或“乙酸乙酯”)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萃取过程中宜采用

_________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

(2)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接种环进行_____________

(3)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以分别为酵母菌R提供___________

(4)提取到的胡萝卜素粗品可以通过_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鉴定过程中需要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有人在野外从正常株高的野生型水稻种群中获得甲、乙两株矮生突变体植株。经检测发现,甲植株中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喷施赤霉素后株高恢复正常,乙植株激素水平正常。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植株喷施赤霉素后株高能恢复正常,说明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甲植株突变的产生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他的依据是用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染色体变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研究发现,甲、乙植株均为一对基因突变所致,且甲植株是控制赤霉素合成的基因(A基因)发生了突变;乙植株是控制赤霉素受体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等位基因用B、b表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①欲证明乙植株是否为显性突变,可让乙植株与野生型纯植株进行杂交,若后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证明。

②现已证明乙植株为显性突变。将甲植株与乙植株杂交, F1均为矮生植株,F1自交得到F2。则: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2中表现型为正常∶矮生=______________。对F2中的矮生植株喷施适宜的赤霉素溶液后,能恢复正常株高的概率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T细胞是由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在A时期,T细胞数量增加,HIV浓度迅速下降,说明免疫系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方式摧毁大多数病毒。

(2)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在B时期,病毒能较好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期,HIV感染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__________来进行诊断。

(3)艾滋病患者死亡原因往往是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其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已经减弱或丧失。

 

查看答案

下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营腐生生活的是_______(选填甲、乙、丙、丁)。

(2)写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营养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反映的是该生态系统遭受某外来物种E入侵后,进行整治的30年中其数量变化情况。物种E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增长的时间段是_______年,在第22年其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据下列相关实验,回答问题:

(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希尔将离体叶绿体加入到具有氢受体的水溶液中,给予光照后有氧气放出。反应的过程如下:

DCPIP(蓝色)+H2O DCPIP—H2(无色)+O2

  (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

①上述反应过程中,能使DCPIP发生颜色变化的化合物是_________ ,该物质在_______中产生。

②若上述反应过程在密闭条件下的蒸馏水中进行,则容器中O2浓度不能持续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密闭容器中,放入适量的小球藻和培养液,先通入18O2,后给予适宜的光照,一段时间后,在小球藻合成的有机物中能否检测到18O?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