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在某生态系统中,螟虫、螳螂(以螟虫为食)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图中所给的信...

在某生态系统中,螟虫、螳螂(以螟虫为食)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具有两个营养级

B. 长期喷洒DDT,螳螂个体内的DDT浓度往往会高于螟虫

C. BC段螳螂种群数量的波动主要受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D. 螟虫、螳螂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正反馈调节

 

B 【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至少具有三个营养级,A项错误;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进行富集,营养级越高,其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浓度越大,因此长期喷洒DDT,螳螂体内的DDT浓度往往高于螟虫,B项正确;螳螂种群数量的波动主要受食物、DDT等外源性因素调节,C项错误;螟虫、螳螂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名师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有关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依据题意和图示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B. 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 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 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查看答案

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 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C. 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

D.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 田鼠的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C. 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

D.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均具有两重性和极性运输的特点

B. 植物激素只有进入靶细胞内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C. 同一植物细胞上可能含有多种激素的受体

D. 植物激素是一类微量、高效的有机物,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查看答案

农业生产上,摘心能提高棉花的产量,依据的原理主要是

A. 减少其蒸腾作用,保持水分

B. 降低植株高度,便于采摘

C. 破坏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

D. 避免生枝过多,出现落花落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