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确运用统计方...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发现在每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D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C 【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正确运用了统计学方法,他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A正确;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孟德尔提出的假说,B正确;由于假设能推理测交的结果,并且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假说成立,而假说能解释3:1的性状分离比,不能判断假说的正确与否,C错误。孟德尔根据假说内容,演绎推理测交结果应为1:1,D正确。 【考点定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名师点睛】学生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理解不清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过程图解 P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 F1 高茎 ↓⊗ F2 高茎 矮茎 比例 3 ∶ 1 归纳总结:①F1全部为高茎;②F2发生了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3.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2)遗传图解 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 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水稻品种是纯合子,生产上用种子繁殖控制水稻高杆的基因A和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水稻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水稻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培育矮杆抗病aaBB的水稻新品种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

B④过程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时期进行处理

C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50%

D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

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如图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据如图分析下列关于染色体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A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B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都观察不到

 

查看答案

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此种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

1)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的实验材料是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使用的试剂是            。分离色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2)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所用的最佳材料是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3)若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常用的理想材料为            ,该材料优于其他部位的原因是                

4)若观察有丝分裂,所用的理想材料为             ,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     染色制片。

5)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两个实验中,都用到了盐酸,它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           (填相同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