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它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3上表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比实际值相比______偏高/不变/偏低

4若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

5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

 

(10分) (1)次生演替 自然选择/自然/环境 (2)稳定型 保持稳定 (3)活动范围广 偏高 (4)由于动物甲以植物为食,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导致动物甲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加(2分,合理叙述给分) (5)不能 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10分) 【解析】(1)火灾后,虽然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自然选择。 (2)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可知:生殖前期个体数为93+187=280,生殖期个体数为60+56+51+61+52=280,生殖后期个体数为34+41+39+166=280,三者的比例为1:1:1,因此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稳定型,未来甲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3)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其种群密度的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比实际情况偏小,获得的估计值比实际值偏高。 (4)若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由于动物甲以植物为食,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导致动物甲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加。 (5)“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因此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及结构、种群的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鼹鼠通常生活在地下,喜食蚯蚓和植物的根等,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3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个。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_______________

(2)据图(a)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________(填“A”“B”或“C”);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__________(填“A”“B”或“C”)。

(3)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___________

(4)鼹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________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

15

18

15

19

15

14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

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文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为调节物质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_______,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_______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         填字母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           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如果图中           填字母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图中除了丁产生的激素能升血糖以外,还有        产生的          激素可以辅助升血糖。

4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祌经细胞,而不能反向的原因是              

5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为               

6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甲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A激素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          物质有关。

 

查看答案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填标号

2④分别表示                           ,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增多的实例                 

4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5如果图中细胞为浆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           ,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             部位填标号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丁为年龄组成,稳定型的出生率最大

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应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