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在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C 【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若鹰迁入则食物链变为植物→蝉→螳螂→黄雀→鹰,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的数量,但会降低其天敌螳螂的数量,A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会散失到环境中,不会流向生产者,B错误;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 【考点定位】食物链及其能量流动 【名师点睛】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简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最先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豚草原产北美,现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分布生物兴趣小组连续五年对某一大片草地里的部分植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部分结果如表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0

68

55

曼陀罗

30

21

11

03

01

龙葵

30

20

04

0

0

A豚草在该地区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B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C狗尾草等植物种群密度的变化与豚草无关

D豚草的入侵丰富了该地区物种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查看答案

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

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

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

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

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素的产生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

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