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农业上为有效地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可通过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

农业上为有效地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可通过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直接达到的目的是

A改变蝗虫的迁出率

B降低蝗虫出生率

C降低蝗虫死亡率

D改变蝗虫年龄组成

 

B 【解析】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性信息素的传递来实现的,所谓性信息素是指雌虫分泌到体外以引诱雄虫前去交配的微量化学物质,根据这一原理,利用高新技术,人工合成信息素即性引诱剂,制成对同种异性个体有较大吸引力的诱芯,结合诱捕器(水盆式、粘胶式)配套使用,在田间释放后,形成“假姑娘”(性信息素引诱剂)引来“真小伙”(田间的雄虫),从而大幅度降低产卵量和孵化率,达到防治农林害虫目的.所以它不是改变昆虫性别比例而是降低昆虫出生率,故选B。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 【名师点睛】性引诱剂能吸引同种的异性个体前来交尾,人工施放性引诱剂则引诱来大量的雄性害虫,通过性引诱剂的干扰,使其不能与雌性害虫完成正常的交尾,从而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现有人口的数量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

D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查看答案

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D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查看答案

图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死亡率,则

A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B点c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

C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

D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S”型曲线增长

 

查看答案

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f~h

B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f

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f或在2f~h间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不可能大于h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