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下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 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C. 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 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D 【解析】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其流动性与温度有关系,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大,A正确; B、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根据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B正确; C、在0到15度之间,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大,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C正确 D、在图中横坐标是温度,也就是说自变量是温度,所以图中数据不能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名师点睛】根据曲线可以得出:在0到1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中abcd依次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具膜小泡和细胞膜

B. 物质X的加工和分泌过程说明生物膜在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

C. 在图中e结构内,葡萄糖可氧化分解产生CO2

D. 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abcd结构,抑制e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

2010年4月,英国科学家成功将人类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移植到另一个受精卵,而几乎没有带入线粒体DNA,此项技术有望用于预防线粒体DNA突变所引起的遗传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惟一场所

B由于线粒体DNA只来源于卵细胞,与精子无关,因此发育成的个体不携带父亲的遗传物质

C无氧呼吸不需要线粒体参与,因此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没有线粒体

D线粒体是人体内惟一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下列属于图示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膝跳反射时,传入神经元引起传出神经元兴奋

B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甲状腺细胞对垂体细胞分泌TSH的反馈调节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

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等载体有关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则与水面接触

 

查看答案

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内质网膜          B是高尔基体膜

C是叶绿体内膜        D是线粒体内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