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II)和非同源区(I、III),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II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II)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了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20和20
B.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和40
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是有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
D.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是:从0到20条都有可能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的种类和数量比例是

A.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
B.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2:1:1
C.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或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D.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3:1:1
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左右
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由图3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D.由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专一性
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
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C.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D..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为探究CO2浓度倍增及紫外线增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和CO2浓度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期间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分组及处理 | 株高(cm) | 叶绿素含量(mg.g-1) | 光合速率(µmol·m-2.s-1) | |||||
15天 | 30天 | 45天 | 15天 | 30天 | 45天 | |||
Ⅰ | 自然条件 | 21.5 | 35.2 | 54.3 | 1.65 | 2.0 | 2.0 | 8.86 |
Ⅱ | 紫外线增强 | 21.1 | 31.6 | 48.3 | 1.5 | 1.8 | 1.8 | 6.52 |
Ⅲ | 浓度倍增 | 21.9 | 38.3 | 61.2 | 1.75 | 2.4 | 2.45 | 14.28 |
Ⅳ | 紫外线增强和浓度倍增 | 21.1 | 35.9 | 55.7 | 1.55 | 1.95 | 2.25 | 9.02 |
A、Ⅱ组ATP和[H]的合成速率小于Ⅰ组,但C3还原速率相同
B、番茄叶肉细胞利用和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
C、CO2浓度倍增可抵消紫外线增强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D、若将Ⅲ组CO2浓度再增加一倍,则光合速率变为28.56µmol•m-2•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