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果蝇红眼(A)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体上Ⅰ区段(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蝇刚毛(B)和截毛(b)由X和Y染色体上Ⅱ区段(同源区段)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且突变型都是隐性性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白眼
B.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截毛
C.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截毛
D.若
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白眼
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F1雌雄自由交配所得F2中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则F2代卵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及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基因型Rr的概率依次是( )
A.卵细胞:R∶r=1∶1 精子:R∶r=3∶1 Rr=3/4
B.卵细胞:R∶r=3∶1 精子:R∶r=1∶1 Rr=1/2
C.卵细胞:R∶r=1∶1 精子
:R∶r=1∶1 Rr=2/4
D.卵细胞:R∶r=3∶1 精子:R∶r=3∶1 Rr=1/3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
A.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B.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C.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某种鼠的黄色与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
因A、a控制),正常尾与卷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得子代: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 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由此所做出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彼此杂交的黄色卷尾亲本的基因型为AaTt
B.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基因T纯合致死
C.上述遗传现象仍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子代鼠色正常尾和鼠色卷尾杂交,后代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2:1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正交、反交可以排除细胞质基因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B.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
C.“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D.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