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染色体复制加快
B.细胞分化:细胞形态改变,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功能趋向专门化
C.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色素积累增多
D.细胞凋亡:特定基因表达,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时长为 14 小时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Ⅰ段
C.Ⅱ段可观察到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Ⅲ段
下列关于细胞膜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细胞膜成分中糖蛋白明显减少
B.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中的磷脂含量和种类
C.糖蛋白和糖脂分别位于细胞膜的内外两侧
D.脂类物质能优先通过细胞膜与膜中蛋白质的种类有关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测交实验中F1显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从细胞水平上体现了基因分离定律
下图Ⅰ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与中心体之间的平均距离变化曲线,则Ⅱ图中能正确表示此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个染色体之间的平均距离变化曲线是:( )

A.曲线 a B.曲线 b C.曲线 c D.曲线 d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