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测交实验中F1显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从细胞水平上体现了基因分离定律

 

C 【解析】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A错误;测交实验中F1显现的既有显性性状也有隐性性状,B错误;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正确;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从个体水平上体现了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考点定位】孟德尔“假说—演绎法”及其应用 【名师点睛】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Ⅰ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与中心体之间的平均距离变化曲线,则Ⅱ图中能正确表示此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个染色体之间的平均距离变化曲线是:(     )

A.曲线 a      B.曲线 b      C.曲线 c     D.曲线 d

 

查看答案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查看答案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①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也培养成了可育的植物

②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后代

③用烟草组织培养的单个组织培养出了可育的完整植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全部清晰可见的结构是( )

A.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

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

C.纺锤体、细胞膜、细胞核

D.纺锤体、细胞壁、核仁

 

查看答案

TGF-β1-Smads 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 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不能凋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