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  | Na+  | K+  | Ca2+  | Mg2+  | Cl-  | 有机酸  | 蛋白质  | |
①  | ②  | 142  | 5.0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③  | 147  | 4.0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
④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8层磷脂分子层
D.①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决定于无机盐和蛋白质
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Na+、K+以离子通道蛋白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关于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得病
排出人体代谢产物的器官主要是
①肺 ②肾脏 ③泪腺 ④大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合成糖原所经过的途径是
A.消化道→血浆→细胞内液
B.消化道→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血浆→细胞内液
D.消化道→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