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人类利用微生物来酿酒和制酱等的历史十分悠久。19世纪中期,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食...

人类利用微生物来酿酒和制酱等的历史十分悠久。19世纪中期,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食品发酵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如今,形形色色的发酵食品在食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1人们喜爱的美味食品一一腐乳就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的,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其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腐乳特色。其发酵的最适温度为15~18℃。

①可以用来鉴别毛霉和乳酸菌两者差异的主要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膜

②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该是          

③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的最适温度应该在            范围内。

④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那么,肽与蛋白质的结构相比,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某同学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发现豆腐腐败变质,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A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

B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

C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

D装瓶后,没有将瓶口密封

2生物工程常需分离酵母菌和Taq耐热菌,分离方法常用选择培养基。例如,用加高浓度食盐的适宜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请提出从含细菌、酵母菌和Taq耐热菌的培养液中分离酵母菌和Taq耐热菌的方案。

①分离酵母菌:用加                     培养基按功能分分离酵母菌。

②分离Taq耐热菌:用                 培养条件分离Taq耐热菌。

 

(1)①D ②培养基 ③15~18℃ ④(多肽)没有复杂的空间结构 ⑤ C (2)①抗生素 选择 ②高温(1分) 【解析】(1)①毛霉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没有由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 ②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的培养基. ③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 。 ④蛋白质是由多肽折叠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大分子,因此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肽没有复杂的空间结构。 ⑤A、用盐腌制,能使得豆腐块变硬,同时能抑制杂菌生长,如加盐量太少,豆腐腐败变质;故A错误. B、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杂菌滋生,豆腐块腐败变质;故B错误. C、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腐乳成熟期延后,但能抑制杂菌生长,不会变质;故C正确. D、密封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再用胶条密封瓶口,能防止杂菌污染;故D错误. (2)①由于酵母菌为真菌,故可用加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分离酵母菌. ②分离Taq耐热菌可根据该菌的特点用高温条件进行选择培养. 【考点定位】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 4、密封腌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甲表示小鼠肠上皮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4个阶段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质;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终止,合成RNA及蛋白质;M期是细胞分裂期。图乙表示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甲中所示字母与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_____。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发出星射线。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________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在________期。

3图乙中细胞数量呈现两个峰值,左侧峰值表示图甲中的________期细胞,右侧峰值表示图甲中的________期细胞,两个峰值之间不含峰值的细胞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期细胞。

4若向小鼠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期的细胞不受影响。现测得小鼠肠上皮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如下表所示:

分裂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总计

G1

S

G2

M

时间h

34

79

22

18

153

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查看答案

1)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在2ml蛋白质溶液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后,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在做脂肪鉴定实验时,用显微镜观察到部分脂肪颗粒位于花生子叶中的细胞之间,最可能的原因是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

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

            

            

3)室温下,在2ml可溶性淀粉溶液中加入2ml煮沸后冷却的唾液,再滴入1滴碘液,溶液立即变成蓝色,接着加热煮沸溶液,此时蓝色褪去,并变成棕色,冷却后又变成蓝色。若排除酶的影响,上述颜色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4)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用试剂03g/mL 蔗糖溶液(加一些红墨水)处理菠菜叶表皮。镜检时发现表皮细胞         部位呈红色。在装片中观察一个细胞首先发生质壁分离的部位是         。若改为试剂F处理菠菜叶表皮。过一段时间后,用清水替代试剂F,镜检时发现             

5)提取菠菜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为了防止研磨时叶绿素遭到破坏,应向研钵中加入少许的       (试剂)。在层析液中分离的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从下到上依次是              。其中色素带最宽的是          ,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6)为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某同学把撕取的菠菜叶片带叶肉的下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直接用高倍镜仔细观察,未能达到实验目的,请修改其主要的方法步骤:           

 

查看答案

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CO2的研究得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CO2的转换为定值转换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于外界吸收与自身呼吸作用产生。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umol/h,现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

外界CO2浓度umol/h

实际光合量umol/h

 

12

 

24

 

36

 

48

光照强度LX

1K

01

01

01

01

2K

027

044

061

078

1从表中数据对比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2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实际光合量都为01umol。原因是          

3当光照强度为2Klx时,实际光合量027umol/h,植物从外界吸收CO2量为     ,植物对外界CO2转换率为     。设外界CO2浓度为54umol/h,则该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量为          umol/h。

 

查看答案

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的浓度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的合成速率的变化是                。若D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        填“>”“=”或“<”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能够为暗反应所利用的物质是        ,暗反应中C3转变成葡萄糖的场所是叶绿体        填“内”或“外”

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    填“>”“=”或“<”b。

4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1 h,暗处理后重量减少3 mg,随后立即再光照1 h,光照后比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 mg。则该植物叶片光照1 h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查看答案

表示两种细胞增殖方式染色体行为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种方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子细胞都含有P1、P2、M1、M2

B乙种方式P1和M1、P2和M2分离,子细胞具有不同组合的染色体

C利用甲种方式繁殖后代,有利于生物遗传性状的稳定和物种的进化

D繁殖过程中存在乙种方式,有利于种群适应环境和进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