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

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3 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 6 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 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 实验表明,植物幼苗不能吸收水分时仍能吸收矿质元素

 

B 【解析】3h时,由于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A正确;实验开始时,甲组幼苗根系就已开始吸收K+、NO3-,而不是在6h时才开始吸收K+、NO3-,到6小时时细胞液浓度大于KNO3溶液浓度,从而使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B错误;12h后,由于甲组根系不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从而保持根细胞内外浓度差,使其吸水量大于蒸腾量而有可能超过处理前的鲜重量;乙组放在比根细胞液浓度大很多的KNO3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不断大量失水造成严重萎蔫最后死亡,C正确;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所以植物幼苗不能吸收水分时仍能吸收矿质元素,D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名师点睛】注意:细胞对水分的渗透作用与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对离子的吸收不只是在细胞吸水或者失水的某一过程才发生,而是一直都各自在发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下表假设该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单位是ml,对上述结果仔细分析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变化

充分光照下

黑暗处

15℃

25℃

15℃

25℃

CO2减少量

224

448

……

……

CO2增加量

……

……

112

224

A在25℃条件下,该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 时,积累的葡萄糖是006克

B在25℃条件下,该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总共制造葡萄糖009克

C如果一天有10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如果光照时的温度是25℃,黑暗时的温度为15℃,则一昼夜消耗葡萄糖051克

D如果一天有10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如果光照时的温度是25℃,黑暗时的温度为15℃,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078克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中

ATP的水解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以产生ATP,并用于物质的运输、细胞的分裂等各种生命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⑥

 

查看答案

如图1是一个双隔水槽,在中隔的中间有一小孔,在小孔处用半透膜葡萄糖不能通过将两槽完全隔开,左槽中装有麦芽糖溶液,右槽中装有蔗糖溶液,两侧的液面等高。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在左右槽中各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液。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左槽液面上升

②右槽液面上升

③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④利用了酶的高效性

⑤利用了酶的催化特性

⑥利用了酶是蛋白质的特性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查看答案

有一种新“超级细菌”——抗药性细菌“KPC”,该菌抗药性极强,几乎能够抵抗所有抗生素,并有致人死亡的病例报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的DNA主要分布于拟核中的染色体上

B细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C细菌抗药性增强是其发生突变和重组后,自然选择的结果

D该细菌感染机体后致人死亡,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水稻叶肉细胞中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时一定伴随[H]的产生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和化学势能

C黑暗条件下时叶肉细胞不能合成ATP

D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