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l07

600×lO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l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由表中           所固定的。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根据          ,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            ,以利于鼠害的防治。

 

(1)A (2)3.2% (3)次生演替 (4)Ⅰ.标志重捕 Ⅱ.调查统计的数据(数据〉理想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 Ⅲ.检验或修正 【解析】(1)根据表格中三个营养级生物的同化的能量,构建食物链为A→C→B,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为2.48×1010J/hm2•a。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C)到第三营养级(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0×107)÷(7.50×108)×100%=3.2%。 (3)次生演替是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4)①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②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 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 ③由于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就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由“J”型增长变为“S”型增长,所以需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的演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生物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多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查看答案

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复杂性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查看答案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后必将引起③兴奋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③为树突膜或胞体膜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D种群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