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2015秋•惠州期末)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

2015惠州期末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D 【解析】 试题分析:14C的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暗反应的过程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下,CO2与C5结合生成两个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综上所述,14C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在光合作用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A、B、C均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

B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C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D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查看答案

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查看答案

在一固定容器内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肺炎双球菌并测定其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见下图。其中在A点时向培养基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青霉素。下面对该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CD段菌体数量不再增加,这与使用青霉素有关

BAB段种群中抗青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最大

CD点开始出现的变化说明D时一定是再次加入了青霉素

D曲线从B点到D点主要体现了青霉素对肺炎双球菌的选择过程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

A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mRNA,过程是翻译过程

B如果细胞中蛋白含量较多,蛋白就与b结合,阻碍ba结合

C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DNA聚合酶参与催化

D过程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一过程与细胞核中的核仁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

2011年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这种用于治疗疟疾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从上述的论述中,不能得出的是

A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C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分解者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