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果蝇是经典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材料。1905年,E.B.Wilson发现,雌性个体...

果蝇是经典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材料。1905年,E.B.Wilson发现,雌性个体有两条相同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其中一条与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不同,称之为Y染色体。1909年,摩尔根从他们自己培养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他称为“例外”的白眼雄果蝇。用它做了下列实验:(注:不同类型的配子及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均相同)

实验一:将这只白眼雄果蝇与正常红眼雌果蝇杂交,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将实验一中的F1红眼雌果蝇与最初的那只白眼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下一代。

请分析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一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  

(2)根据实验一的结果判断,果蝇的眼色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3)在实验一的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这是孟德尔的理论不能解释的,请你参考E.B.Wilson的发现,提出合理的假设:      

(4)仅从实验二的预期结果看,   (填“能”或“不能”)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请用遗传图解并配以简要的文字加以说明。(相关基因用A、a表示)

(5)请利用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材料,设计一个能验证你假设的最佳杂交实验方案:

                (只写出杂交方式)。

 

(1)红眼 (2)遵循 F1自交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3∶1 (3)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4)不能 简要文字说明:从上述图解中可以看出,不论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其后代均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且每种表现型的性别比例也是1∶1 (5)(实验二中的)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 【解析】(1)根据实验分析,红眼和白眼杂交,子代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 (2)F1自交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红眼:白眼的分离比接近3:1,说明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3)在实验的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说明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雌雄果蝇均有该性状,说明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4)仅从实验的预期结果看,不能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因为无论控制眼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子代中雌雄均匀红眼和白眼性状,且雌雄果蝇中的红眼与白眼之比均为1:1,遗传图解如下(相关基因用A,a表示): (5)用实验二中的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若后代中雌雄果蝇均匀红眼和白眼性状,说明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若后代中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则说明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验步骤:

用切片机将红甜菜根切成厚薄一致,大小相同的切片,然后将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

再将切片放在10℃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吸光度与溶液中花青素浓度成正相关),结果如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步骤中,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的各组切片要求            

(2)根据上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物质A也能促进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请你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确。

Ⅰ.材料用具:红甜菜根切片、清水、恒温水浴锅(花青素吸光度的测量方法不作具体要求)物质A溶液、烧杯、吸光度测量仪。

Ⅱ.补充完成实验思路:

                                                    

                                                                        

                                                                         

Ⅲ.请用合适的直方图呈现支持该观点的结果:

 

查看答案

如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    (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填编号)中。

(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填编号)图乙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    (填编号)。

(3)甲、乙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形成,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不同的时期是    期和    期。

(4)若乙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用箭头和标号表示)。

(5)在光照充足时,给甲细胞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在结构14C的转移途径是    (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6)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乙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

如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    (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填编号)中。

(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填编号);图乙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    (填编号)。

(3)甲、乙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形成,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不同的时期是    期和    期。

(4)若乙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用箭头和标号表示)。

(5)在光照充足时,给甲细胞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在结构14C的转移途径是    (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6)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乙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寒冷时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相关结构及关系(“+”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a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处效应为抑制作用

B.缺碘时,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量会增加

C.严寒环境下,激素C分泌量增加,酶的活性上升以增强产热

D.激素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查看答案

某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引起突触小泡释放某种递质,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后膜对K,Cl的通透性,促使K出细胞、Cl进细胞。其结果是突触后神经元

A.抑制                     B.兴奋

C.既不兴奋,也不抑制       D.以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