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A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分析可知:由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可知F1为双杂合体(AaBb). 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 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 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 (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 (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叶绿体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中,该技术能有效改良植物的品质。请回答:

1转基因技术的核心步骤是           ,完成该步骤所需要的酶有        

2将植物体细胞处理得到原生质体,再通过                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原生质体,使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之后,通过                技术培养可得到相应的转基因幼苗。

3来自原核生物中有重要价值的外源基因,无需改造和修饰就可在叶绿体中高效表达,就此分析,原因是                                             

4对大多数高等植物而言,与传统的细胞核转基因相比,叶绿体转基因更稳定,其遗传方式      答“遵循”或“不遵循”分离定律,不会随     花粉或卵细胞传给后代,从而保持了       父本或母本的遗传特性。

 

查看答案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形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         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染料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并加以鉴定,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查看答案

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空间结构的________方向上。该结构主要由于地形的变化、                                     等因素的不同造成。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     ________,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

4现在长江中下游不管是白鳍豚,还是普通的江豚的种群数量都在锐减,保护它们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如果规划此区域,改造为江滩公园,这些活动会改变群落的发展方向,也可能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     

 

查看答案

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图。据图回答。       

(1)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_____________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_____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4)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两点)

 

查看答案

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R在植物向性生长中对生长素IAA的作用,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BR作为植物激素,与IAA共同________ 植物的生长发育。

2科研人员在黑暗条件下用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拟南芥幼苗进行实验,三组幼苗均水平放置,其中一组野生型幼苗施加外源BR,另外两组不施加,测定0~14 h内三组幼苗胚轴和主根的弯曲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上述实验均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目的是避免光照对_______的影响。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主根和胚轴弯曲的方向________。施加外源BR的野生型幼苗的胚轴、主根在____h时就可达到最大弯曲度,BR合成缺陷突变体的最大弯曲度形成的时间较其他两组____,说明________。

3IAA可引起G酶基因表达,G酶可催化无色底物生成蓝色产物。科研人员将转入G酶基因的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植株主根用含有无色底物的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野生型植株主根的蓝色产物分布于分生区和伸长区,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植株主根的蓝色产物仅分布于________,说明BR影响IAA的分布,推测BR能够促进IAA的________。由于重力引起水平放置的幼苗主根中近地侧和远地侧IAA浓度不同,________侧细胞伸长较快,根向地生长。

4为验证上述推测,可进一步检测并比较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植株主根细胞中________填“IAA合成基因”或“IAA极性运输载体基因”的表达量,若检测结果是野生型植株主根细胞中该基因表达量________BR合成缺陷突变体,则支持上述推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