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不同是演替进行的初始...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不同是演替进行的初始条件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

D一个湖泊演替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

 

D 【解析】 试题分析:A.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A正确;B.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以绿色植物为食,如果没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就没有食物来源,无法生存,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B正确;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是的古道在没人行走后所发生的次生演替的现象,C正确;D.湖泊的演替过程是:湖底阶段→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森林阶段。湖底阶段是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所以这一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错误。 考点:群落的演替 【名师点睛】知识点拨 1.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基质与环境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森林阶段 杂草阶段→灌木阶段阶段→森林阶段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2.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判断 ①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是初生演替。 ②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种群开始呈“J”型增长,达到K值后呈“S”型增长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若图代表蝗虫的数量,则控制虫害应该在时间相对值2以前

D植物群落有分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   B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B脱落酸在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

C密封贮藏会导致水果中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D乙烯利可用于诱导大麦种子产生淀粉酶

 

查看答案

生产上摘除棉花的顶芽是为了去除顶端优势现象下列有关一株棉花上的顶芽与侧芽的说法错误的是

A侧芽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顶芽

B侧芽生长所需的生长素是顶芽提供的

C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运到侧芽

D距离顶芽越近的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程度越大

 

查看答案

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做的实验:在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见下图,下表数据说明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mg/L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胚芽鞘弯曲的角度α°

0

3

7

12

15

18

15

10

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就一定不同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生长素浓度成正相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大约在025mg/L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