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C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A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利于动物存活,故A项正确。B项,小动物的体型小而活动性强,而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这样方便小动物的采集,故B项正确。C项,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而不是趋光,同时还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故C项错误。D项,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中,因为土壤中的小动物活动性强,这样可以防止其逃走,故D项正确。 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新疆某地发生蝗灾时,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达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

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

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

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

 

查看答案

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②H占据3个营养级   ③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④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H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D中   ⑤图中A、E均为生产者   ⑥一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查看答案

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的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一般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一般来说丰富度越高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查看答案

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 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空间的关系

D.种群增长率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