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竞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竞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己知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下列关于本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

C若本组实验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一定是感染时间太长,子代噬菌体释放造成的

D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人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噬菌体只能将核酸注入到细菌内,利用细菌提供的氨基酸和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自己的外壳蛋白和子代DNA,但合成子代DNA的模板是亲代噬菌体注入的DNA,不是细菌的DNA,A错误;单独以上一组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是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因此应设置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作为相互对照,B正确;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也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的核酸还为注入到细菌中, C错误;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病毒和细菌的遗传均不遵循该规律,D错误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甲示人体干细胞有丝分裂中DNA含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丙示性腺细胞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甲知干细胞的细胞周期是20小时

B图乙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C乙、丙两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乙、丙两图所处的分裂时期

 

查看答案

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对,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 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甘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结果如图①;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结果如图②。则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X层中基因只含14N标记,Y层中的基因只含15N标记

BW层中含15N标记的鸟嘌呤6300个

C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3:1

D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3倍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IV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36,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Ⅱ—2、Ⅱ一3、Ⅲ—2 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BⅡ—4、Ⅱ—5、Ⅳ —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CⅡ—1、Ⅲ—1和Ⅲ一4必须是杂合子

DⅠ一2和Ⅰ一4必须是纯合子

 

查看答案

将某动物的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中所有DNA链都用15N标记,然后将该 细胞置于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数目有两种且两两相等

B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C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D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数目有两种两两相等

 

查看答案

如图为果蝇染色体图,据图得到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  ③其配子的染色体组是X、II、III、IV或Y、II、III、IV   ④对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