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表是某种生物迀入新环境后,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下表是某种生物迀入新环境后,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表中数据表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C基因a决定的性状最适应新环境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B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表中数据表明,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的A与a的基因频率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项正确;某种生物迀入新环境后,不一定满足这5个条件:①种群非常大,②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没有自然选择,⑤没有基因突变,即1970年该种群不一定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不一定是18%,B项错误;表中数据显示,在1900~1970年间,基因A的频率逐渐减小,基因a的频率逐渐增大,说明基因A决定的性状不能适应新环境,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逐渐被淘汰,基因a决定的性状最适应新环境,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得到积累和加强,C项正确;由题意信息可知,自然选择是特定环境通过对于生物个体的选择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即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D项正确。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名师点睛】本题以反映特定时间段内的某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表格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意在考查学生对表中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难度稍大。解答此题一定要抓住“表中数据的变化规律”这一解题的切入点,再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关配子发生和受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精子的形成是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又变形而形成的

B.顶体反应和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

C.雌、雄原核的融合是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

D.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查看答案

图是某二倍体植物一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C一定发生了隐性基因突变             D后一时期将会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害虫快速产生抗药性是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提高

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出现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必然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

D生物适应环境的性状的形成大多是变异后再经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查看答案

图为噬菌体感染细菌后,细菌内放射性RNA与噬菌体DNA及细菌DNA的杂交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

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

C第0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噬菌体及细菌DNA的转录

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DNA转录受到抑制

 

查看答案

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 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 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 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tRNA参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