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是引起冬季流感的主要病...

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是引起冬季流感的主要病原体,患者常表现为畏寒、发热、头育、全身酸痛、乏力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侵染人体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使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从而引起人体            免疫功能降低。

2)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经             摄取处理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突起被传递给            细胞,刺激该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在免疫学上称作       。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细胞免疫发生作用,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该过程:流感病毒                        靶细胞裂解死亡。

3)研究表明:发热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其一方面通过神经支配,使                       ,减少散热;另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              ,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产热,从而引起发热症状。此时,体温调节中枢细胞的膜内电位为              。发热时,体表与外界温差增大,体表散热增多,皮肤内             感受器兴奋,继而引起畏寒的感觉。

4)全身酸痛是由于流感病毒影响了机体呼吸机能,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增多造成的,该物质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浆中        等离子发生作用,以维持血浆PH值的相对稳定。

 

(1)非特异性免疫 (2)吞噬细胞 T细胞 抗原 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分 (3)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正电位 冷觉 (4)HCO3-、HPO42- 【解析】 试题分析:(1)人体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参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构成,该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能发挥作用,引起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暴露出该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即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突起,该抗原被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细胞免疫发生作用的过程为:流感病毒→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裂解死亡。 (3)发热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通过神经支配,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另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产热,从而引起发热症状。此时,体温调节中枢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其膜内电位为正电位。发热时,体表与外界温差增大,体表散热增多,皮肤内冷觉感受器兴奋,继而引起畏寒的感觉。 (4)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浆中HCO3-、HPO42-等离子发生作用,以维持血浆PH值的相对稳定。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体温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1分)植物在高温、强光照和干旱环境的条件下气孔是关闭的,C4植物能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C3植物则不能。常见的C3植物有菠菜、水稻、小麦等,常见的C4植物有玉米、甘蔗等。下图是两种植物利用CO2的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②为            ,若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大气中的CO2,则在C4植物中14C的转移途径为                                                  。最终是在             细胞中合成淀粉。

2C4植物能利用低浓度CO2,是因为C4植物对二氧化碳的亲和力        (高于或低于) C3植物,因此C4植物的CO2补偿点         (较高或较低),能在较低二氧化碳浓度下存活。

3)如果环境高温、干燥,叶片的细胞会_________过多。此时植物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的相应变化是_________(上升/下降),则CO2供应量会减少,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这时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更明显的是____________(玉米/小麦)

4)试解释C4植物能在干旱热带地区生存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乙烯利处理凤梨促进果实成熟

B.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幼苗促进细胞分裂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诱导α-淀粉酶产生

D.用萘乙酸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西瓜

 

查看答案

埃博拉病毒( EBOV)是一种只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该病毒由RNA和衣壳蛋白质等组成,呈长丝状;我国已成功研制出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临床研究表明埃博拉出血热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基本没有什么作用。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毒的衣壳蛋白质体现了抗原性,能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

B.由于埃博拉病毒为烈性病毒,故埃博拉出血热康复者血清中缺乏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C.埃博拉病毒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将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D.病毒核酸检测可运用分子杂交技术,其原理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B.翻译过程中的核糖体具有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

C染色体畸变都是在染色体断裂后发生

D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代表一个基因,DNA碱基的改变称为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

某同学研究了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Ⅰ-1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C.Ⅱ-5不可能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D.甲、乙两种病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