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

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打开。图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②状态是由Na内流造成,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

 

A 【解析】静息电位是指在未受到刺激时,K+通道开放,大量的K+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是指在受到刺激时,K+通道闭合,Na十通道开放,导致大量的Na+内流,电位发生变化,形成外负内正的膜电位。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A项正确;处于⑤与④之间的轴突膜,K+通道大量开放,B项错误;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所以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C项错误;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故不能引起b处去极化,所以不能形成小电位,D项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1.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a点——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 2.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的判断与分析 高考中常以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为信息载体,考查对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情况作出判断以及原因分析的能力。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可能的原因有: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④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体的酶活性丧失,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图1、2分析a、b、c、d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

A.a>b>c=d  B.c>a=b>d    C.b>a>d>c    D.a=b=c=d

 

查看答案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X31d.TIF

A.由a引起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多,进而促进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

B.由b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最终使尿液中尿素浓度减小

C.由c引起下丘脑某区域兴奋,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由d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后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先选取样方再确定调查对象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用鲜艳的颜色标记被捕获的动物

C.群落的水平结构常表现为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分布

D.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动物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是

A. 种群密度保持稳定    B. 种内斗争加剧

C. 同化的能量减少    D. 数量将呈“J”型增长

 

查看答案

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A.生长素(IAA)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若加大琼脂块中IAA的浓度,则图的胚轴切段一定会更长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