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研究探讨该问题。实验选用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K12。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其它培养基中不含链霉素。请据实验回答:

(1)将原始对链霉素敏感大肠杆菌K12菌种涂布在培养皿1的表面培养,接着通过右图“印章”将培养皿1中的菌群“印”在培养皿2、3上培养。“印章”位置保持不变。上述不含链霉素培养基通常使用的是 ,据功能,培养皿3是 培养基。“印章”使用前需作 处理。
(2)培养基2中的菌落是 ,培养基3中的菌落是 。
(3)培养基3的A点处有菌落生长,将培养基2中相应的A点位置的菌落上挑出少量移入培养基4中。如图反复几次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解释“微生物的突变是自发的还是环境因素导致的”: 。培养液4、8中的菌液越来越少,但培养皿7、11中的菌落越来越多。原因是: 。
(4)要分离出单个菌落,除了本实验中的涂布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法。
(5)现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 。
物质 突变体 | 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 | |||||
A | B | C | D | E | G |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表示生长 - :表示不生长)
下图示“番莉一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其中①〜⑤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组织 或植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要将植物组织置于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低渗溶液中
B、过程②要用聚乙二醇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理
C、过程④⑤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培养基
D、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番茄和马铃薯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量变异,不具有可育性
某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B.单克隆抗体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
C.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④不需进行筛选
D.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将人、鼠细胞悬液混合并诱导细胞融合(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后,在HAT培养基上,同时含有T、H基因(独立遗传)的细胞才能存活和增殖。增殖过程中,细胞内人染色体随机丢失,只残留一条或几条。对处于分裂中期细胞的镜检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HAT培养基上,融合细胞均能存活和增殖
B.可以确定①的基因组成为TTTTHHhhhh
C.可以确定①②③的相关基因组成相同
D.可以将T(t)基因定位于人第17染色体
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图表示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⑤过程中不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B.图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C.将PrG导入细胞Ⅱ,则Ⅱ最可能是浆B细胞
D.图中⑤过程需要的培养基中一定含有植物激素和无机养料
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错误的是( )

A.1 B.2 C.3 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