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猫的白毛与蓝眼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其中的核心步骤是 。
(2)若要将某目的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 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通过DNA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 中,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 ,具体过程是在 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条件,诱导其经过 产生愈伤组织,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3)在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实验中,通过一定的措施将受体细胞激活,使其进行细胞分裂和发育,当胚胎发育到 阶段时,将胚胎移入受体(代孕)动物体内。
(4)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请写出它遵循的基本原理(至少答两项) 。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

(1)外植体培养时,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一般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 。
(2)组织培养中的细胞,从分化状态转变为未分化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3)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________(填“高”或“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时,应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
(4)图中外植体的消毒所需酒精的体积分数是___ ____,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__________和纤维素酶。
(5)提取辣椒素过程中,萃取加热时需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其目的是__ ____。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 装置。
朱鹮是全世界最为珍稀濒危的鸟类之一。1981年在陕西洋县朱鹮被重新发现时仅有7只,随即开展了保护和拯救工作,并在洋县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实地调查中发现,经过多年保护,该地区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我国对朱鹮开展的这种保护属于 保护。
(2)经过不断研究和努力,我国对朱鹮的人工繁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统计朱鹮种群数量2200只,若朱鹮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理想状况下,朱鹮的种群数量为 。
(3)右图为该保护区内沼泽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其中小鱼和浮游动物的关系为 。若浮游植物增加750kg,最多能使朱鹮增重 Kg,朱鹦摄食同化的碳最终通过____ ____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在完成反射时兴奋的传递的方向是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而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______将大量内流。
(2)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_____________的功能。若要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所具有的这一功能,常用测验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__(填“分级”或“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看出,抗体A和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对甲状腺起相同的生理作用,但前者________(填“会”或“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
(5)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___________及细胞Y的____________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

(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完成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 ,mRNA通过 进入细胞质,完成过程②需要的结构是 。
(2)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 种基因型;若白青秆稀裂叶与紫红秆稀裂叶杂交,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占所比例为 , F1代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3)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 _,此过程发生于_______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