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0→b时段内野兔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种天敌在图中标注的某个时间点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该时间点最可能是____________。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在______________之间。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偏高”或“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部分雌兔由于某种原因死亡,导致雌雄比例约变为0.5时,该比例________________(“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
(4)该草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此后可能慢慢长出小灌木丛,甚至有可能继续演替出森林,整个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___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同。
人体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广泛分布于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各个水平,构成复杂的网络,并通过多种神经递质共同调节心血管的活动。其中血压调节中枢位于延髓。下图表示人体调节血压升高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左图可知,调节人体血压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表明第三脑室前侧腹区与穹隆下器之间存在着神经联系。右图中神经元①与神经元②之间的a处为_____________(结构),在该处兴奋的传递特点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血压的调节过程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图中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__。
(4)人体除血压调节外,还存在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当正常人细胞外液渗透压偏低时,_______________(激素名称)分泌释放量减少。当正常人血糖偏低时________________(激素名称)分泌量增多,其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杨酸(SA)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 第1-3天 | 第4-9天 | 第10天 | ||||
叶面喷洒 | 日温/夜温 | 光照 | 日温/夜温 | 光照 | 分组 | 检测 | |
A | H2O | 25℃/18℃ | 适宜 | 25℃/18℃ | 适宜 | A1 | 光合速率 |
A2 | G基因表达量 | ||||||
B | ? | 25℃/18℃ | 适宜 | 18℃/12℃ | 弱光 | B1 | 光合速率 |
B2 | G基因表达量 | ||||||
C | SA | 25℃/18℃ | 适宜 | 18℃/12℃ | 弱光 | C1 | 光合速率 |
C2 | G基因表达量 | ||||||
(1)设计实验时,应遵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 ②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材料 ④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组为__________组,B组幼苗叶面应喷洒__________。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可______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做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G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光合作用中C3的__________过程。
(4)实验检测结果如下图。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__________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__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5)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
B.用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进行比较
D.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可分别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
B.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必须在有性生殖前提下才能发生
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蜣螂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
D.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