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1)若对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那么育出的植株的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其纯种个体在F2中大约占 .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 .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佩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 倍体,该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
(4)F2粉花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是 .
某植物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 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总数量调查法 B.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 D.无法估计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第三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许多植物用鲜红的累累果实来吸引动物食用,间接起到了传播种子的作用.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作用.该“信息”属于( )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色彩信息
下列不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细胞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③⑥⑦ D.②③⑤⑥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