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炭疽杆菌能引起人畜患炭疽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通过甲图所示鉴定炭疽杆菌的实验进...

炭疽杆菌能引起人畜患炭疽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通过甲图所示鉴定炭疽杆菌的实验进行确诊。下表是培养炭疽杆菌的某培养基成分,其中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

满分5 manfen5.com

1据表分析“某培养基”属于              多选

①固体培养基      ②液体培养基     ③通用培养基     ④选择培养基

2若要从炭疽病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炭疽杆菌,可将患者皮肤脓胞渗出物稀释后滴于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刮铲涂匀,该接种方法称为           。乙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由该接种方法得到的是    多选

满分5 manfen5.com

3制备甲图中的液体培养基时需釆取          方法灭菌,目的是         。接种可疑菌后,经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                   

4甲图中,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             后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         /,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此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1)①③ (2)涂布法 ABC (3)高压灭菌 杀死细菌芽孢 炭疽杆菌大量繁殖 (4)等量生理盐水 低 噬菌体侵染炭疸杆菌,杆菌数量下降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培养基的成分中有琼脂,因此属于①固体培养基,其成分中还有蛋白胨,因此为③通用培养基。 (2)根据题意,将采集到的患者皮肤脓胞渗出物稀释后滴于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刮铲涂匀,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析比较四种菌落分布图可知,A、B、C都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再经过培养得到的菌落,D为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再经过培养得到的菌落得。 (3)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其目的是杀死一切微生物及芽孢。接种后,如果培养液变浑浊,原因是炭疽杆菌大量繁殖。 (4)题图显示:实验组加入的是用生理盐水配置的澄清噬菌体溶液,据此可判断,对照组试管中不应加入噬菌体,而是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因实验中的噬菌体能够特异性的侵染炭疽杆菌,所以若该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培养液中的炭疽杆菌会裂解死亡,导致培养液的浑浊程度降低;此实验的原理是: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使炭疽杆菌裂解死亡,导致炭疽杆菌数量下降。 考点: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马、牛等食草动物具有消化纤维素的能力,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与培养土壤中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相比,培养马胃中分离出的纤维素分解菌要调整培养基的pH,还要保证              条件。配制好的培养基培养前应采用                法进行灭菌处理。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是                  培养基。

2给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接种时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防止              污染培养基。对无菌操作时用到的玻璃器皿要用            的方法彻底灭菌。

3某同学使用划线法分离纯化菌株,经一段时间培养,发现有的线上长满了菌,有的线上无菌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划线操作时                          

4将筛选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破碎后,              的方法可将纤维素酶溶液与其他细胞成分分离开。纤维素酶能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还原性的葡萄糖,根据这一特性,可用            试剂判断提取物是否起到了降解纤维素的作用。

 

查看答案

我国现己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生物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根据原料不同,生物乙醇可分为以淀粉类物质为原料的第1代生物乙醇和以秸秆等纤维素为原料的第2代生物乙醇。两者的生产过程都需要多种微生物参与,且在较高温度下反应能提高产率。

1生产第1代生物乙醇时,首先利用微生物或酶将淀粉材料彻底水解为                ,才能利用。酵母菌在           条件下将其转化为乙醇。

2生产第2代生物乙醇时需要纤维素分解菌,为此,小明同学设计了两种培养基。甲培养基含纤维素粉5g、酵母膏05g、水解酪素05g、无机盐适量;乙培养基含CMC-NalOg、 酵母膏1g、琼脂15g、土豆汁]00mL、无机盐适量。

①在上述          填“甲”或“乙”种培养基上能够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另外一种培养基的作用是            

②为防止杂菌污染,除要对培养基进行            灭菌,还需要对操作者的双手进行清洁和          

③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高产率菌种还需要提供                 条件。

 

查看答案

回答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传统发酵技术中,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的产物,很多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请将下列微生物与对应的发酵产物联系起来:

①乳酸菌  ②根瘤菌  ③蓝藻  ④醋酸菌  ⑤毛霉  ⑥酵母菌  ⑦大肠杆菌  ⑧曲霉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对应的微生物依次是                填相应序号;其中制作果酒时,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                                             ;而制作泡菜时用到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为                

2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对培养基采用             灭菌方法。倒平板操作中,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                    

3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              作为材料。植物组织培养时,常用MS培养基,在配好后还往往需要添加                。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             

 

查看答案

请回答下列与生物技术实践相关的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自古酒就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图所示两发酵瓶中装入等量的葡萄汁,其中装置         更适用于果酒制作,果酒制作中发酵旺盛期         产量很大,需进行定期排气。果酒发酵是否成功可用       对发酵产物酒精进行检验确认。

2对于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适用于玫瑰油、薄荷油等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挥发性强的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为            ,在提取过程中,加入             可吸收精油中残留的水分。

3微生物培养后期进行菌落统计时,除了         计数法,还可用          法培养细菌进行间接活菌计数。

4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了         等无机营养,为植物细胞生活提供了必需的无机盐。

 

查看答案

为获得果胶酶高产菌株,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分离、筛选、鉴定工作。

1为分离果胶酶产生菌,科研人员配制了下表所示成分的培养基,该表空白处的两种成分是         。制备的培养基常用             法进行灭菌。

K2HPO4

MgSO4

NaNO3

FeSO4

琼脂

 

 

01g

05g

3g

001g

2g

15g

加至1L

2科研人员将采集的果园土壤放入无菌水中,震荡混匀,制成悬液。为获得较均匀分布的单菌落,还需要将悬液进行           ,         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培养基       状态放人培养箱。

3选择单菌落数目适宜的培养基,加入一定浓度的刚果红溶液果胶与刚果红结合后显红色,一段时间后洗去培养基表面的刚果红溶液,观察并比较菌落和          直径的比值,筛选果胶酶高产菌株。

4将获得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后,从培养液的            填“上清液”或“沉淀物”获得粗提的果胶酶。将一定量的粗提果胶酶与适量果胶溶液混合,一定时间后测定吸光值来测定酶活性。进行吸光值测定时,需将             与等量果胶溶液混合,作为实验的对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