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小于161只      B.大于161只

C.小于81只       D.大于81只

 

C 【解析】 试题分析:1、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2、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灰苍鼠,第二次捕获42只灰苍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42:13,N≈161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161只,因此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是小于161÷2≈81只. 故选:C.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1

Na+

142

147

10

K+

5.0

4.0

140

Ca2+

2.5

1.25

2.5

Mg2+

1.5

1.0

10.35

Cl

103.3

114.0

25

有机酸

6.0

7.5

蛋白质

16.0

1.0

47

 

A.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B.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m、n将呈现“J”型增长

D.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化的必要条件

C.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

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  )

①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   ②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  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    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