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①: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实验②: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高秆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①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C该育种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

D实验①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叶绿素不久会死亡这类变异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D 【解析】实验②中,由甲(不抗病矮秆)×丁(抗病高秆)→抗病高秆可知,抗病高秆为显性,不抗病、矮秆为隐性,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其子代中抗病高秆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B正确;在该育种过程中,实验①运用了人工诱变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实验②运用了杂交育种技术,C正确;实验①中白化苗的形成是由于相关基因突变的结果,属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实验②中,甲(不抗病矮秆)和丁(抗病高秆)杂交,后代为抗病高秆,说明抗病相对于不抗病为显性,高杆相对于矮秆为显性.实验①中,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说明乙和丙是显性突变的结果,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据此答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B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查看答案

蜜蜂蜂王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2n=32),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右下图为蜜蜂体内的某一细胞示意图(n=16, 只画出部分染色体,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推测符合事实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该细胞是蜂王或雄蜂体内的生殖细胞

B该细胞如继续分裂只有一个时期含有32个DNA分子

C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如继续分裂则A、a将分离

D该细胞中有4个中心粒,32条姐妹染色单体

 

查看答案

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查看答案

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下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岛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因素之一

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