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种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下列符合其催化反应变化规律的曲线是( ) A. B. ...

某种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下列符合其催化反应变化规律的曲线是(  )

A.满分5 manfen5.com    B.满分5 manfen5.com   

C.满分5 manfen5.com    D.满分5 manfen5.com

 

D 【解析】 试题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温度(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析】 A、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升高,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升高活性降低,直至变性失活,故产物量先增加,后不变,A错误; B、超过最适pH后,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应该逐渐降低,甚至失活,B错误; C、底物充足时,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因此酶量为2X时的反应速率大于酶量为X时的反应速率,所以两条曲线开始时不能重叠,且产物量相等,故曲线最后重叠,C错误; D、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由于酶的数量有限,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不再改变,D正确. 故选:D. 考点:酶的特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一步形成蛋白质时往往要进行加工,在加工时常常要切去一部分氨基酸,再构成蛋白质.现有一条含100个氨基酸的肽链,其中含游离的氨基14个,加工时共切去氨基酸16个,则加工后多肽链所含的游离的氨基至少还有多少个(  )

A.0    B.1    C.2    D.14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实验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图①的四条色素带中溶解度最大的是﹣黄绿色的叶绿素b

B.经图②所示操作后,显微镜下可见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变深

C.要将图③中根尖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移动

D.图④中将物镜由甲转换成乙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通常同时含有DNA与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B.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能运输物质,有的能起催化作用,有的能与激素结合,有的能与神经递质结合

C.核仁的大小与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多少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多,核仁大

D.糖醋蒜在腌制中慢慢具有糖醋味,是细胞主动吸收蔗糖分子和醋酸分子的结果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环式结构的十二肽水解时,需要的水分子数是11个

B.胆固醇属于脂质,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因为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D.DNA分子的多样性决定于嘌呤与嘧啶的比值

 

查看答案

回答下列以下有关酶的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由图1曲线可知: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      ;从图示曲线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图2和图3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分析回答:

图2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从图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的条件下,     

(3)以下是一个有关酶的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1

加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

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3

温度处理

60℃

100℃

0℃

4

加碘液

2滴

2滴

2滴

①表中为探究      的实验.

②请指出实验操作步骤存在的问题     

③该实验把温度处理改为pH分别为5、7、9能否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