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杂...

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育种工作者用X射线照射紫株A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732株、绿株2株(绿株B)。为研究绿株B出现的原因,让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杂交得到F1,F1再严格自交得到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

满分5 manfen5.com

(1)假设一: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             。如果此假设正确,则F1的基因型为         ;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            (2分)

(2)假设二: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H的片段缺失(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设正确,则绿株B能产生             种配子,F1的表现型为                  ;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                  (2分)

(3)上述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的遗传遵循                 (2分)规律。

(4)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二是否正确。操作是最好选择上图中的          (2分)植株,在显微镜下常对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                 (2分)。

 

(1)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结构的改变) Nn 3/4 (2)2 全部为紫株 6/7(2分) (3)基因的分离(2分) (4)绿株B(2分) 联会的染色体处于配对状态,可以观察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2分) 【解析】(1)假设一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其实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紫株A变异后与绿株(nn)杂交,后代有绿株出现,说明紫株A的基因型为Nn,绿株B的基因型为nn.绿株B(nn)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NN)杂交,F1的基因型为Nn;F1自交得到F2,F2中紫株(N_)所占的比例应为3/4。 (2)假设二是染色体变异,即绿株B的一条染色体缺失含有基因N的片段,因此其能产生2种配子,一种配子含有基因n,另一种配子6号染色体断裂缺失含N的片段.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NN)杂交,F1有两种基因型(比例相等):Nn和缺失一条染色体片段的紫株,均表现为紫株;F1自交得到的F2,由于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的个体死亡,所以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6/7。 (3)玉米植株的颜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因此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而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所以假设二可以通过细胞学的方法来验证,即在显微镜下观察绿株B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如果观察减数分裂时的细胞,可以观察联会的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如果观察有丝分裂时的细胞,应选择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然后可以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比较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规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表示某地从湖泊演替到森林的部分阶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所示过程属于             演替。在该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将会     ,其         稳定性将会不断增强。

(2)C阶段森林中的全部树木是否构成一个群落?         (填“是”或“否”)。

(3)C阶段森林中的某种松鼠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观察中发现,该种松鼠多数时间在树上活动,偶尔在地面活动,这种位置状态叫做种群的         。(2分)

(4)研究发现,B阶段湖泊中的有些青蛙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个物种。支持这一判断最重要的依据是自然条件下,这些青蛙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

(5)在某个季节,青蛙通过鸣叫吸引异性,说明         (2分)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查看答案

狗是恒温动物,其体温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温度感受器接受温度变化的刺激,发出信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信息在中枢整合后引起骨骼肌、皮肤血管、汗腺及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等器官的活动变化,进而改变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力,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1)环境温度变化引起骨骼肌寒颤属于          (神经、体液、神经一体液)调节。

(2)当环境温度降低,机体经一系列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将升高,这种变化又会反馈作用于

      (器官),从而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不至于过大。上述整个过程属于                 (神经、体液、神经一体液)调节。

(3)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也会升高,促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为探究其调节模式,请完成以下实验方案设计:

①选取甲、乙、丙、丁四只                      的实验狗。

②甲狗剪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并结扎通向肾上腺的门静脉;乙狗     (2分);丙狗       (2分);丁狗不做任何处理。(说明:垂体分泌的促激素通过门静脉进入肾上腺)

③将四只实验狗置于同一寒冷环境中12小时,每隔2小时测定一次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分别记录其变化过程,对比分析。(说明:不考虑手术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预期可能结果并分析结论:

a: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丙=甲,其调节方式只为体液调节;

b:                                             (2分),其调节方式只为神经调节;

c:若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为丁>乙>甲、丁>丙>甲,                   (2分)。

 

查看答案

研究发现,植物的Rubicon酶具有“两面性”,C0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0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02浓度较高对,该酶催化c5与0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产生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02产生C0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请回答:

(1)Rubicon酶的存在场所为     ,其“两面性”与酶的     (特性)相矛盾。

(2)在较高CO2浓度环境中,Rubicon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是      ,该产物进一步反应还需要         

(3)与光呼吸相区别,研究人员常把细胞呼吸称为“暗呼吸”,从反应条件和场所两方面,列举光呼吸与暗呼吸的不同:

a:反应条件                                            

b:场所                                            

(4)若通过实验测定水稻光呼吸速率,方法是:分别在低氧和大气条件下测定水稻           (2分),再根据两种状态之间的差异推算光呼吸的速率。

(5)有人认为光呼吸是有害的过程,理由是_____   ___(2分)。

 

查看答案

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查看答案

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Ⅰ和Ⅱ的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B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CⅠ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Ⅰ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但Ⅱ中的则相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