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ATP的过程所需的酶与酶1不同 B.乙中不...

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甲→ATP的过程所需的酶与酶1不同

B乙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丙物质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

D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经过图示的整个过程

 

D 【解析】 试题分析:甲表示ADP,乙表示AMP,丙表示腺苷,丁表示无机磷酸Pi,甲→ATP的过程所需的酶与酶1不同,A正确;乙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丙物质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C正确;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主要经过图示的甲→ATP过程,D错误;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ATP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

B高尔基体是合成并加工肽链的场所

C乳酸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D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空间结构会改变

 

查看答案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项目

重入侵区

轻入侵区

未入侵区

植物

覆盖度

紫茎泽兰覆盖度(%)

67.2

20.3

0

当地植物覆盖度(%)

3.1

45.8

52.5

土壤

微生物

总真菌数(×104个)

17.9

5.8

8.3

固氮菌(×105个)

4.4

2.9

2.2

硝化细菌(×104个)

8.7

7.8

7.2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

NO3-(mg/kg)

92.0

27.9

15.7

NH4+(mg/kg)

53.0

15.3

5.3

植物可吸收磷(mg/kg)

8.7

3.4

2.6

植物可吸收钾(mg/kg)

351.0

241.5

302.8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种群        ,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          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查中,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          (液体、固体)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分析:

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         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_________,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          调节。

(4)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的          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

 

查看答案

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有关,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此病的一种免疫抑制剂。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1)研究人员以DNFB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这批小鼠分成组,再用DNFB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诱发前0.5h和诱发后6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2%、4%、8%的青蒿素乳膏F组小鼠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诱发48h后取小鼠胸腺并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1。

满分5 manfen5.com

胸腺是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与A组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          原因是         

CDE组结果与          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          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         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2)在对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和地塞米松进行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从健康的实验小鼠体内分离淋巴结,研磨过滤,收集细胞悬液;体外诱导细胞分裂并培养24h后,统计细胞数量,计算细胞相对生存活力,结果如图2。

 

满分5 manfen5.com

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是用         培养液培养细胞,空白对照组细胞相对存活力是         

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        

 

查看答案

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

(1)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          ,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

(2)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          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      

(3)科研人员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

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       (多于、等于、少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          而丢失

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      (雌、雄)配子育性很低。

(4)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乙品种抗病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          (父本、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         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         ,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查看答案

家兔的毛色有灰色、黑色、白色三种,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布。科研人员在做杂交实验发现:灰色雄兔与白色雌兔杂交,子一代全是灰兔(反交的结果相同);子一代灰兔雌雄交配后产生的子二代家兔中,灰兔:黑兔:白兔=9:3:4。

(1)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

(2)子二代的灰兔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分析,白兔占4/16的原因是         

(3)现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转入基因型为AABb雄兔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能够在紫外线下发绿色荧光。

在培育荧光兔的过程中,          法将含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兔子的         (细胞)中。

为了确定基因G所在的染色体,用多只纯种白色雌兔(aabb)与该雄兔测交,产生足够多后代(不考虑交叉互换)。若产生的后代中仅雌性兔能够发荧光,则基因G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若基因G与基因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若后代黑毛兔中能发荧光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则G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