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

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

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B 【解析】 试题分析: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细菌内只要含有P的结构都能被标记,除了DNA外,还有细胞膜、核糖体等结构,A错误;子代噬菌体的DNA是利用亲代DNA为模板(未标记的噬菌体)利用细菌的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利用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由于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都被放射性物质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B正确;根据DNA复制的过程可知,由于细菌的核苷酸有放射性,因此合成的所有DNA都有放射性,C错误;64个噬菌体,说明繁殖了6代,总共用了9个小时,说明繁殖一代需要的时间是1.5小时,D错误;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B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C.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查看答案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突变型

B野生型×突变型

C.野生型×野生型

D突变型×突变型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矿质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Mg是叶绿素的成分,缺Mg不能合成叶绿素,也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核酸等的成分,N素供应不足会使光合作用下降

CK+Fe2+对光合作用没有影响,但能影响到植物的其它代谢

DP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如影响到能量转移过程

 

查看答案

已知Aa的个体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有纯合显性致死现象,则该种个体连续自交2代之后的性状分离比为设:A控制白色,a控制黑色

A12

B14

C13

D23

 

查看答案

图示意某洋葱鳞片叶被置于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时,某细胞所处的状态。据图可判断该细胞所处的状态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质壁分离的过程中

B.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

C.处于平衡状态

D.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