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10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26cm,如果已知亲代玉米高10cm和26cm,则F1的株高及F2的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
A.12cm、6种
B.18cm、6种
C.12cm、9种
D.18cm、9种
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植株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将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A.蓝色:鲜红色=1:1
B.蓝色:鲜红色=3:1
C.蓝色:鲜红色=9:7
D.蓝色:鲜红色=15:1
关于对下列图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图中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①②④⑤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图一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
D.图二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
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由植株A与植株B决定
B.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与植株A相同,属于细胞质遗传
C.豆荚中的每一粒种子的种皮是亲代的,胚是F1的
D.豆荚中的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现型都与植株A相同
一般情况下,不能用2n表示的是
A.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产生的DNA分子数
B.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C.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
D.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获得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对于其需要满足条件的表述,错误的是
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B.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D.F2的性状分离比是大量数据统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