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Ⅰ.操作步骤: (1)在1——5号...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Ⅰ.操作步骤:

1)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2)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 3.00ml

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3)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4)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Ⅱ.结果见下表:        (注:“+”表示蓝色的程度)

试管编号

处理

PH

.00

.20

.80

.40

.00

结果(颜色*

橙黄色

Ⅲ.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要选择37℃恒温,原因是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酶的最适PH                  

 

(1)37度是酶的最适催化温度(或使实验的条件相同) (2)淀粉被分解 (3)加水稀释 (4)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PH=6.8时,酶的催化活性最强。 【解析】 试题分析: (1)探究的是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其它都最好是适宜条件,而37度是酶的最适催化温度,效果会更明显。 (2)碘液遇到淀粉可以呈现蓝色,而出现橙黄色是碘液本身的颜色,说明淀粉被分解了。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说明酶较多,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此时可以对唾液进行加水稀释。 (4)由表格中的颜色现象可以得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并且在PH为6.8时活性最强,因为此时淀粉被完全分解完。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农作物新品种导入的抗除草剂的基因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查看答案

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4个碱基对               

D.缺失3个碱基对

 

查看答案

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将来自不同种生物的两条DNA单链进行杂交,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碱基序列越相似,形成的杂合双链区的部位就越多。某人用甲.乙.丙三种生物的DNA单链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游离的单链所对应的原物种DNA片段均不含遗传信息

B.杂合双链区的存在表示两种生物携带的遗传密码相同

C.甲与乙的亲缘关系比甲与丙的亲缘关系远

D.甲与丙的亲缘关系比乙与丙的亲缘关系近

 

查看答案

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

⑤将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导入到羊的DNA分子

A.①②⑤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的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物种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