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用32p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

32p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如下图A→D和D→H的两个细胞分裂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BC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染色体

B.EF段细胞中可能有2条Y染色体

C.EF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

D.FG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

 

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BC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有1条Y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A错误; D→H表示减数分裂过程,EF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有1条Y染色体,B错误;果蝇的精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依据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可知,用32P标记了果蝇的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A→D段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核DNA分子均为1链含32P,1条链含31P,在D→E段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每一个核DNA分子经过复制后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中,有1个DNA分子的1条链含32P,另1条链含31P,另一个DNA分子的2条链都含有31P,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1条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在EF段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C正确;FG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因此FG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有4条,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两个实验过程中都要使实验材料保持活性

B.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2 ,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插条的生根条数会发现,低浓度2 ,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多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 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C.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

 

查看答案

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只

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查看答案

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储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查看答案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以表示为 满分5 manfen5.com

C.丙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D.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