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产生AT...

下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B.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层数为4层

C.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D.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1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结构2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结构3为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结构4为液泡;结构5为细胞质基质。图中能产生ATP的部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场所,即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A正确。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4层膜(双层线粒体膜+双层叶绿体膜),即4层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液泡中不含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C错误。结构3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 考点:本题结合细胞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图示中a、b为有机小分子物质,甲、乙、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已知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在人体细胞内,a共有5种

B.b在细胞核中经缩合反应合成丙

C.区分甲与乙的依据是组成它们的五碳糖不同

D.在某人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甲一般不同,丙一般相同

 

查看答案

治疗性克隆是指把患者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形成重组胚胎,体外培养到一定时期分离出ES细胞,获得的ES细胞定向分化为所需的特定类型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用于治疗,请回答下列问题:

(1)ES细胞是        的简称,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          。将重组胚胎培养到        时期,从该时期的       中进行分离,从而获得ES细胞。

(2)在培养液中加入        可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成所需的各种特定类型细胞,细胞分化的本质原因是基因           的结果。

(3)科学家将患者的体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细胞中,而不是直接用体细胞进行培养的原因是              

(4)某次科学家体外培养的ES细胞进行诱导使其定向分化为胰岛B细胞,病进行了胰岛素释放实验:控制培养液中        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由图为实验结果,据此分析确认ES细胞诱导成功。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需采取               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             (填“无机碳”或“有机碳”)。在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炭疽杆菌生长对           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            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                ,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                ,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        比对照组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                     

 

查看答案

金鱼草(二倍体辐射对称花型(c650)基因与两侧对称花型(c)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自交亲和(Sc基因与自交不亲和(S)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c650基因比基因c多了Tam5转座子,Tam5转座子是可以从染色体所在位置转移到染色体其它位置的DNA片段。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即基因部分结构,如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1)将纯合辐射对称花型、自交亲和植株与纯合两侧对称花型、自交不亲和植株杂交得F1

①F1花型为两侧对称,表明          基因为隐性基因。在基因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F1植株花型的基因型为         

②采用        技术对F1中的c650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结果发现F1中有一半左右的植株中c650基因发生改变,此变异较一般情况下发生的自然突变频率         ,推测可能是             的结果。

(2)从F1中选出基因型为ScS且c650基因未发生改变的植株进行异花传粉得F2。

①若不考虑基因发生改变的情况,则F2中辐射对称花型所占比例应为      

②从F2的150个辐射对称花型植株中检测出5个植株含S基因,推测F1植株在      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③对上述5个植株的花型基因做检测,其中3个植株中的花型基因为杂合,表明这3个植株中产生了c650基因的        基因,且此基因与c基因的碱基序列       (相同/不相同)。

④将上述F2中其余2个花型基因纯合的个体自交得到F3,其中出现较高比例的      花型的个体,显示这些个体中c650基因转变为c基因,表明F2中转座子仍具有转座活性。

(3)借助F2中得到的重组个体,并利用Tam5的转位特性,改变S基因的      和功能,从而进一步研究S基因的作用机理。

 

查看答案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 1 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 ~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 是种群乙 10 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 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满分5 manfen5.com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         ,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      (数字)=2×107,C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 中_____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化学信息,说明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