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16分)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翅膀后端边缘缺刻(缺刻翅)的红眼雌果蝇,并用这种果蝇做...

(16分)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翅膀后端边缘缺刻(缺刻翅)的红眼雌果蝇,并用这种果蝇做了下图1所示的实验。后经进一步的实验证实,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研究者认为,缺刻翅形成的原因不可能是基因突变,理由是:①若为显性突变,则后代中应该有     种表现型果蝇出现;②若为隐性突变,则后代不可能出现的表现型为      

(2)研究者推测,“X染色体片段缺失”是导致图1所示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为了证实这一猜测,最简单的方法是对表现型为       果蝇做染色体的高倍镜检查。

(3)现代遗传学研究发现,因缺刻翅果蝇体内缺少某种酶从而影响翅的正常发育。翅形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表明,基因可通过       来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研究表明,果蝇缺刻翅有纯合致死效应。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然后让F1中雄雌果蝇自由交配得F2,F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       ,F2中缺刻翅:正常翅=       ,F2中雄果蝇个体占      

(5)已知果蝇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下列有关对图1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亲代的缺刻翅红眼雌果蝇不含白眼基因

B.亲本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所在的区段

C.F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一条X染色体片段缺失,另一条X染色体带有白眼基因

D.果蝇的缺刻翅性状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每空2分,共16分) (1) 4 雌性缺刻翅、雄性正常翅 (2)雌性缺刻翅 (3)控制酶的合成 (4)2:1 1:6 3/7 (5)D 【解析】 试题分析:(1)设控制翅型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分析图示可知:①若为显性突变,则亲代缺刻翅♀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XaY,子代的表现型为缺刻翅♀(XAXa)、正常翅♀(XaXa)、缺刻翅♂(XAY)、正常翅♂(XaY),即子代中应有4种表现型的果蝇出现;②若为隐性突变,则亲代缺刻翅♀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XAY,子代中的雌性均为正常翅(XAXa)、雄性均为缺刻翅(XaY),即子代中不可能出现雌性缺刻翅、雄性正常翅。 (2)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见,为证实该变异是“X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应对表现型为雌性缺刻翅的果蝇做唾液腺染色体的高倍镜检查。 (3)现代遗传学研究发现,因缺刻翅果蝇体内缺少某种酶从而影响翅的正常发育,由此可说明,翅形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遗传图解显示,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F1中的正常翅♀︰缺刻翅♀︰正常翅♂︰缺刻翅♂=1︰1︰1︰0,说明亲代缺刻翅雌果蝇的1条X染色体正常,另一条X染色体缺失了相关基因所在的区段,即该亲代缺刻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缺失,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二者杂交,理论上子代(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正常翅♀(XAXa)︰缺刻翅♀(XaX缺失)︰正常翅♂(XAY)︰缺刻翅♂(X缺失Y)=1︰1︰1︰1,而且雌性(♀)︰雄性(♂)=1︰1,而图示的结果却是F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2︰1,说明缺刻翅♂(X缺失Y)致死。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 XAXa、1/2 XaX缺失,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F2的情况如下表:   F1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 1/4XA 1/2Xa 1/4X缺失 F1雄果蝇产生的精子 1/2XA 1/8XAXA 正常翅♀ 1/4XAXa 正常翅♀ 1/8XAX缺失 缺刻翅♀ 1/2Y 1/8XAY 正常翅♂ 1/4XaY 正常翅♂ 1/8X缺失Y 死亡 统计分析上表的结果可知, F2中缺刻翅:正常翅=1︰6,F2中雄果蝇个体占3/7 。 (5)分析图示并结合题意和 对(4)的分析可推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也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亲代红眼缺刻翅雌果蝇的1条X染色体正常,另一条X染色体缺失了相关基因所在的区段。综上分析,有关对图1实验现象的解释中,亲代的缺刻翅红眼雌果蝇不含白眼基因,A项正确;亲本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所在的区段,B项正确;F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一条X染色体片段缺失,另一条X染色体带有白眼基因,C项正确;果蝇的缺刻翅性状是由X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不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伴性遗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1分)小白鼠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常用实验对象。电刺激小白鼠会使之产生逃避反应。请回答下列有关该实验的问题:

(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逃避反应主要是通过        调节完成,完成该逃避反应的结构称为         。在小白鼠逃避反应中,其体内的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        (单向/双向)传导的。

(2)在逃避过程中小白鼠体内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通过促进             ,使血糖浓度升高,且使小白鼠体温逐渐上升,一段时间后体温恢复正常,这是            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3)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                      

(4)下表是小白鼠神经纤维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            

离子

神经元内

神经元外

a

5~15mol/L

145mol/L

b

140mol/L

5mol/L

(5)多次电刺激使小白鼠大脑皮层下某个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表现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推测可能是脑内          区域受损,引起              缺乏所致。

 

查看答案

(10分)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科研工作。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的两种细胞代谢活动是                 

(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其基质内完成的能量转化是            

(3)如果给水稻提供H218O,结果水稻体内出现了(CH218O),这是因为H218O参与了有氧呼吸          阶段的反应生成了              ,再通过光合作用生成(CH218O)。

(4)右图是光照强度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

满分5 manfen5.com

A点时细胞的代谢特点是        ;当温度变为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时A点的移动方向是        (向左、向右、不移动);与A点相比,B点时水稻体内NADPH的含量          ;B点限制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5)实验测得甲、乙两种水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下表。

植物品种

光补偿点

(千勒克斯)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斯)

光饱和时光合作用CO2的消耗量

(mgCO2/100cm2﹒h)

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mgCO2/100cm2﹒h)

3

4

30

15

1

3

11

5.5

如果本实验中定义“光合速率 = 在一定的条件下每100 cm2的叶面积上每小时吸收CO2的量”;则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斯时,甲、乙两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分别为             mgCO2/100cm2﹒h;对于乙种水稻,如果在光照强度为5千勒克斯时,白天正常光照8小时,其余时间黑暗,则乙能否正常生长发育?      

 

查看答案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物体细胞中,分子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途径是DNA→RNA→蛋白质

B.在生物体中,不同细胞之间信息的识别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脂质和蛋白质

C.在动、植物体中,信息在不同组织、器官之间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激素

D.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的繁衍

 

查看答案

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B.在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该细胞分裂至后期时含有4个染色体组

D.该细胞分裂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