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右图表示人体内部分结缔组织细胞的形成过程。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其形成过程未经人为调控;A细胞到单核细胞、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PU、GATA为两种蛋白质,是细胞内的调控因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过程①发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过程②中,染色体组数目发生倍增的时期是________。
(2) 为长期培养胚胎干细胞,需建立一种培养体系,可按过程③途径操作。首先在培养皿底部用胚胎成纤维细胞制备饲养层,当饲养层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增殖。此时,培养皿底部形成的细胞层数是________。然后将干细胞接种在饲养层上进行培养,由此推测,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分泌________物质。
(3) 图中A、B、C、D四类细胞,有可能在骨髓中完成细胞分化的是________。
(4) 研究发现,PU和GATA可以识别基因的特定序列,由此推测,其结构更接近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
① DNA聚合酶 ② DNA连接酶 ③ 逆转录酶 ④ 限制酶
(5) 若要使血红细胞前体直接转变成单核细胞,可行的人为调控措施是____。
(8分)某研究小组对某草地生态系统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了解该草地上某植物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取样时应注意________。若调查该地区物种数量时,依据右图可知选取样方的最佳面积为________。
(2) 调查获得数据见下表1。不同物种A~J之间的形态结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样方1中B物种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 产生这种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由________引起的,样方1与样方2的差异是由________引起的。
表1 某草地生态系统物种数调查结果(个/m2)
物种数目样方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1 | 0 | 2 | 2 | 0 | 6 | 3 | 0 | 4 | 10 | 0 |
2 | 6 | 4 | 0 | 3 | 0 | 0 | 5 | 3 | 0 | 8 |
3 | 3 | 0 | 2 | 6 | 8 | 4 | 6 | 5 | 12 | 6 |
4 | 5 | 2 | 0 | 6 | 4 | 0 | 8 | 0 | 8 | 10 |
5 | 2 | 0 | 4 | 5 | 0 | 3 | 0 | 6 | 9 | 10 |
(3) 若该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各种群同化量如表2所示。
表2 各种群同化量(J/hm2·a)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同化量 | 1.1×108 | 2×107 | 1.4×109 | 9×107 | 3.4×106 |
种群乙属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________营养级,若丁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9分)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以下是关于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
(1)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如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① 本实验中,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② 从图2中B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是GA3和IAA单独处理的________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存在________关系。
(2)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3),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4。

① 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② 从图4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
③ 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
④ 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_______。
(9分)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 A_Bb | A_bb | A_BB或aa_ _ |
植物花颜色 | 粉色 | 红色 | 白色 |
(1) 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植株花色全为粉色。请写出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2) 若A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被碱基T所替代,另一条链不变,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基因A与突变成的基因A1的数量比为________。
(3) 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粉色花植株进行自交实验。
① 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补充画出下表中其他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类型编号 | 甲 | 乙 | 丙 |
基因分布位置 |
|
|
|
② 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 实验步骤:
第一步:该粉色植株自交。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
a. 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甲类型);
b. 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白色=1∶1,则________(符合乙类型);
c. 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丙类型)。
(4) 调查统计发现某种群中含B基因的个体占19%,现有一对显性亲本杂交,但母方的父本体内没有B基因,则这对亲本产生一个基因型为bb后代的概率为________。
(8分)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图中V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合成物质Ⅱ的原料是________,Ⅲ代表的结构是________,Ⅵ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2) 据图可知,Ⅲ在Ⅱ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编码叶绿体中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3) 据图可知,LHCP参与的光合作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若由SSU和LUS组装成的Rubisco催化CO2+C5→2C3反应的过程,则Rubisco存在于________中。
(4) 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中,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研究酶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机理,有助于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并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 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甲酶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
(2) 在实际生产中,固定化细胞技术实质上固定的是________。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常用的方法是下图2中[ ]________(填数字序号及名称)。
图2
(3) 在生活实践中,酶制剂在洗衣粉中被广泛应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某品牌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并将结果用曲线图A、B表示(如图3)。
图3
① 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为________。
② 在0 ℃和75 ℃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为零。但当温度再度恢复到45 ℃时,后者酶的催化能力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现代生物工程中,可用酶在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以获得包裹在蛋白质中的DNA片段信息,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① a、b过程中,酶作用的部位依次是________。
② 若将获得的DNA片段用PCR技术进行扩增,与细胞内的DNA复制过程相比,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所需酶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