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家猫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毛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

家猫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毛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表现为白色,并对X染色体上的基因B、b起遮盖作用。B是斑纹色,b为红色,而杂合体是玳瑁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玳瑁色的猫一定是雌猫

B.斑纹猫与玳瑁猫杂交,后代的毛色最多有3种类型

C.斑纹雌猫与白色雄猫交配,可以根据毛色判断后代性别

D.基因型为AaXBXb与AaXBY的个体交配,后代的毛色分离比为122:1:1

 

C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干信息“杂合体是玳瑁色”可知,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没有掩盖B、b基因的颜色,所以玳瑁色猫的基因型为aaXBXb,一定是雌猫,A项正确;雄性斑纹猫的基因型是aaXBY,与玳瑁色猫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分别为:aaXBY(斑纹色雄猫)、aaXBXB(斑纹色雌猫)、aaXbY(红色雄猫)、aaXBXb(玳瑁色雌猫),B项正确;白色雄猫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或AAXBY或AAXbY,与斑纹雌猫(aaXBXB) 交配,若是前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分别为:AaXBX-(白色雌猫)、AaXBY(白色雄猫)、aaXBX-(斑纹色或玳瑁色雌猫)、aaXBY(斑纹色雄猫),若是后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分别为:AaXBX-(白色雌猫)、AaXBY(白色雄猫),根据毛色无法判断后代性别,C项错误;基因型为AaXBXb与AaXBY的个体交配,先单独研究每一对基因的遗传情况:亲代Aa×Aa→子代3A_∶1aa ,亲代XBXb×XBY→子代1XBXB∶1XBXb ∶1XBY∶1XbY,再将子代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型组合如下表:   1XBXB 1XBXb 1XBY 1XbY 3A_ 3A_ XBXB 白色雌猫 3A_ XBXb 白色雌猫 3A_ XBY 白色雄猫 3A_ XbY 白色雄猫 1 aa 1 aa XBXB 斑纹色雌猫 1 aa XBXb 玳瑁色雌猫 1 aa XBY 斑纹色雄猫 1 aa XbY 红色雄猫 统计上表的结果,得出后代毛色分离比为=白色猫:斑纹猫:玳瑁猫:红色猫=12:2:1:1,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假如下图表示某夫妇的1号染色体及基因,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下表分析其子代性状表现,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基因控制的性状

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

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

Rh血型

D:Rh阳性d:Rh阴性

产生淀粉酶

A: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

 

 

 

 

 

A.都表现为Rh阳性

B.出现椭圆形红细胞的概率是1/2

C.不能产生淀粉酶的概率是l/4

D.能产生淀粉酶的个体其红细胞一定是椭圆形

 

查看答案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查看答案

某动物的基因A和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A.50%          B.45%          C.60%        D.40%

 

查看答案

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甲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则I-1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乙图中的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将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比为3:2:1,则这批种子中,基因型为Aa的豌豆所占比例为

A.1/3      B.1/2       C.2/3      D.3/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