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同学将100 mL酵母溶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且在相同时间间隔等量均匀地先...

某同学将100 mL酵母溶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且在相同时间间隔等量均匀地先后取样5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mm3)

pH

1

820

5.4

2

1 000

5.0

3

1 210

4.8

4

1 210

3.7

5

760

3.1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数据为____________(填一种科学思维过程的名称)的结果。

(2)以另一种建模方式表示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过程。

(3)从以上建模过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观察 (2)如下图所示 (3)略,详见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科学思维过程的应用。数据是观察得到的信息,建模是显示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画图、表格等。建立模型有利于人们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根据题中的表格我们可以采取坐标系展示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周围环境pH的动态变化过程。当培养条件适宜时,酵母菌会增殖,而酵母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影响着环境条件。由于空间和营养有限,当酵母菌数量过多时会导致种内斗争激烈而数量不再增加,甚至一段时间后数量会下降。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pH。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一致的相同的6块,每块均带有芽眼。取6个同样大小、质地相同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水土,将每块分别埋于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 cm深处,按下表要求连续管理培植20天。通过观察并做记录如下:

花盆号

温度

光照

马铃薯生长情况

1号

20

充足

适量

植株旺盛

2号

20

黑暗

适量

黄化苗

3号

4

充足

适量

不生长

4号

20

较暗

适量

植株较弱

5号

20

充足

大量

马铃薯块茎腐烂

6号

20

充足

不浇水

不生长

(1)据观察结果做好推理,分析得出马铃薯萌发和正常生长的条件。

(2)解释1号花盆中的马铃薯生长状况最佳的原因是什么?

(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分析以下四种叙述分别体现了哪种进化思想。

(1)“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体现了________的________学说。

(2)“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体现了________的________学说。

(3)“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体现了________的________学说。

(4)“血红蛋白α链的氨基酸每年都以大约1.2×10-9的速率发生置换”,体现了________的________学说。

 

查看答案

下列对观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当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收集有关信息时,就是在观察

B.观察和思维活动是紧密结合的

C.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称之为证据或数据

D.观察不能借助其他仪器设备的帮助,否则就不叫观察

 

查看答案

在运用观察法观察生物学现象的过程中,不必要的要求是(  )

A.必须真实、准确     B.必须有计划、有目的

C.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D.必须借助于仪器设备

 

查看答案

木村资生的“中性突变”进化理论是在怎样的基础上提出的(  )

A.单纯的推理                         B.单纯的分类

C.理论思维与科学实验的结合           D.猜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