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 ℃之间,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 ℃之间,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A

B

C

D

装置容器

 

 

 

 

内的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

 

 

 

 

培养液/mL

10

10

5

5

无菌水/mL

5

5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0.1

0.1

温度(℃)

5

25

5

25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 mm2(1 mL=1 000 mm3)。请推导出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mL=____________。

 

(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③不被 (3)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五步中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取样; (2)②据题意及实验思路分析,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因被染色的酵母菌已死亡,否则对该染液排斥,不能染色。 (3)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为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考点: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0年夏季,四川和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有关当地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持续降雨会引起当地生物种群增长曲线由“J”型变为“S”型

B.当地植物基因突变发生的某种新性状有可能适应水生环境

C.持续降雨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D.水分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

 

查看答案

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个/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群落

种群1

种群2

种群3

种群4

种群5

种群6

种群7

种群8

92

4

0

0

1

1

1

1

0

25

20

20

20

5

0

0

0

65

20

10

3

2

0

0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2、4、6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竞争

D.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2、4、6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查看答案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查看答案

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